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真的吗?
绝非空穴来风是千真万确之事,扬州十日,嘉定屠杀是后金王朝绝杀汉人文明的千古恶事庆竹难书令人窒息。史可法一个文官旧吏不知兵陌如将,仅担负起了扬州的城防职责但勇气可嘉后果惨烈,仅有80余万人被屠杀,这也是阿济格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大罪。
看过《扬州十日》这本书,繁体竖排,惨烈悲壮,人性的弱,人性的黑,人性的面对死亡的无助,作者娓娓道来,深感悲痛和冲击。
这本书是由幸存的文人王秀楚,根据亲经历所见所闻,记录1645年5月20到5月29日,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记, 是指抗清英雄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满清军对扬州城内汉人展开了大屠杀记载,大开杀戒,屠杀十日,十日封刀,后来有记录有收殓的尸体就超85万具,故名“扬州十日”。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繁华之城,十日里“堆尸贮积,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
满清王朝延续几百年,文字狱盛行,所以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一直被封存不提,直到辛亥革命前夕仁人志士们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世人所知。
但愿文明的社会以后不要再发生这种人间同室操戈的惨剧,但看到现在仍在我们周围上演的战火纷争的叙利亚,黎巴嫩,巴以冲突,阿塞拜疆冲突……人都说,只有准备打仗,才能不被打败,核心还是一个打,难道只有打仗才能解决所有问题?自古以来打仗解决了多少问题,什么时候人类才能认识到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真諦,明白争来争去一场空,最后只是当炮灰的现实。
楊州、嘉定、昆山等江南城市均被清军屠城,死亡情况极为惨重!
虽然都遭到屠城,直接原因却是两个。我们先说杨州一一
杨州屠城与杨州守城督帅史可法有相当大的关系。
崇祯皇帝虽然死于社稷,但是血脉犹存;大明虽亡,明王朝的后续政权在南方顽强存在。抗清将领们原来都抱着“联清灭寇”的主张,但清军入关后的所作所为使这些大臣恍然大悟,清军信誓旦旦的承诺“除暴安民,替明君雪耻”是“假打”把戏,于是史可法、李定国、张煌言、郑成功、何腾蛟等将领誓死捍卫祖国山河。
清军的真实面目一旦被识破,退到南方的福王朱常洵世子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是为弘光元年,设立百官建制,领导全民抗清。不幸的是,清军对南明王朝毫不打让手,根本不允许有喘息之机,清军横渡长江,南方的春风吹拂着清兵脑后细细的鼠尾,铁蹄践踏江南杏花春雨,弘光帝在南京城破后于芜湖被抓,押到北京问斩。
占领南京的清军随后兵分两路,由多尔兖和多铎两兄弟率领,分别向东和南进攻。多铎率十万之众在叛将李定国带路下,攻占淮安、泗水后挺进杨州。
多尔衮曾致函史可法劝其投降,多铎也派降将李遇春携亲笔信,希望史可法“研究、研究”投诚问题,并且承诺,投诚后不杀民众一人。史可法当众烧了信件,冷漠的目光注视着李遇春,劝降者忙不迭地落荒而逃,杨州军民大受鼓舞,虽然军队人数大大少于对方,却群情激昂,誓死守城,血战到底!
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怉”攻陷城池,因为史可法仍然拒绝投降,并且大喝道:“我是史督师,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累满城百姓!”史可法对多铎的一再劝降嗤之以鼻,脑怒的多铎下令屠城,烧杀抢掠达十天之久,几十万杨州民众被清军残忍杀害,造成杨州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惨案,史称“杨州十日。”
张作霖死于皇姑屯爆炸中,是苏联人还是日本人所为?有何依据?
张作霖死于皇姑屯爆炸中,是苏联人还是日本人所为?有何依据?
张作霖死于日本人之手,是早有定论的事情。然而近些年的互联网,忽然有人说是苏联人干的,你不觉得这背后有问题吗?
张作霖死于日本人之手,是早有定论的事情。然而近些年的互联网,忽然有人说是苏联人干的,你不觉得这背后有问题吗?
(张作霖之死)
追溯这个说法的源头,我们就要回到20年前,找到一个名叫普罗霍罗夫的俄国人。你要是在网上搜关于“张作霖是苏联人暗杀的”,很多文章都会出现这个名字。
按冠冕堂皇的说法,普罗霍罗夫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提出的这个观点。那么,这位历史学家有多牛呢?
刚才查看了人民网和中国网的往期文章,其中有一段内容很有意思:《环球时报》驻俄罗斯记者采访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远东史专家米罗维茨卡娅女士,这位专家表示“根本不认识普罗霍罗夫这个人”,目前关于张作霖是日本人炸死这个事件,在俄罗斯历史书上肯定的,没有任何异议的。
一个能提出如此惊人观点的历史学家,为啥人家本国的远东史专家不认识?
一个能提出如此惊人观点的历史学家,为啥人家本国的远东史专家不认识?
(炸死张作霖的主谋河本大作)
这就尴尬了吧,于是有研究者简单扒拉了一下普罗霍罗夫这个人,发现他就是一位俄罗斯通俗历史作家,还是专门写情报谍报题材的——哦,这是一位写猎奇文的作家啊!
对,就是这位猎奇作家,在2000年的作品中,提出了“张作霖是苏联人暗杀的”这一观点。
说实话,像这种猎奇文学,你不管到哪都会遇到,普通人也就是乐呵乐呵就算了。想必普罗霍鲁夫的这本书也卖得不咋样,不然人家远东史专家咋说不认识他呢?
不过也没关系,这种猎奇观点总是会传出去的,总有人相信的。
结果没多久,日本人就知道了。本来板上钉钉的事情,难道还有变化,难道日本人是被冤枉的?2006年,日本《产经新闻》驻莫斯科记者就采访了普罗霍罗夫,让他聊聊这件事。
普罗霍罗夫就表示,自己没有啥确凿的档案资料,这一观点是自己对回忆录、采访、文献等,综合分析推论出来的——他自己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日本的某些学者白激动一场,闹腾了一段时间,没有啥证据,也就没人再提了。
没想到,2008年一个名叫“托托”的人写了一本《张氏父子与苏俄之谜》的书,再次提出了这个观点。
没想到,2008年一个名叫“托托”的人写了一本《张氏父子与苏俄之谜》的书,再次提出了这个观点。
看过这本书的人发现,这位托托说张作霖是苏联人谋杀的,其论据大多都是来自普罗霍罗夫,再加上自己的推论和联想——你把一个作家的“推论”当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点扯吧。
再看看这位托托先生,据说本名叫脱启明,随便上网一搜,你会发现他的资料并不多,不过他似乎还写过一本《克格勃女间谍档案大揭秘》,看来也和普罗霍罗夫一样,是一位猎奇作家。
为啥日本人已经承认的事情,炸死张作霖的首犯河本大作在东京审判时也有证词,史学界已经有定论,还有人炒作?甚至还有人摇旗呐喊?
猎奇作者们也许是为了赚流量卖书,但会不会有些人别有用心?历史问题可以讨论,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但也要有足够的可靠证据才行,别瞎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6月3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6月3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