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以发代首?否则,会有什么结果?

曹操以发代首是讨伐张绣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当时曹操征讨张绣途经大片麦地。麦子已熟但因战乱百姓逃避,一直无人敢来收取。曹操大军路过,如不加以约束,成熟的麦子将被践踏而损失掉。所以曹操发出了极为严格的军令,就是践踏麦田者处斩。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以发代首?否则,会有什么结果 - 华夏历史

为何要作出如此严厉的军令呢?因为上次征讨袁术,已在胜利之际,因军中缺粮造成军心不稳,曹操叫管粮官发放粮食时由大斛改成小斛发放,结果军士怨气冲天,不久曹操怕兵变,当众杀管粮官,说是他擅自大斛改小斛,军心复又稳定。那场战役终因缺粮而退兵告终,曹操十分惋惜。现在粮熟之际出兵征讨张绣,有感于上次缺粮,在自己军纪感召下,老百姓就能大胆来收取麦子了,军粮充足才能打胜仗。果然老百姓十分感激,望着走过的军队而拜,并出来收割粮食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以发代首?否则,会有什么结果 - 华夏历史

偏不凑巧麦田惊起了一只鸟,造成曹操的马受惊踩坏了一片麦田,曹操见了叫官员议罪,并拔剑出来要自尽。左右急忙劝阻。郭嘉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法不加于尊者,曹操身为丞相自然免罪,但曹操觉得自定的军法应尊守,所以有了以发代首(以割头发代替斩首)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如不惩罚自己,那会造成军令不严,军威难立。果然,以发代首后三军悚然,无不凛遵军令。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以发代首?否则,会有什么结果 - 华夏历史

曹操历来被称之为奸雄不是没有道理的。上次杀管粮官来稳定军心,就是一次充分体现,这次以发代完全是他自导自演一曲戏,纯属一次奸诈的表演,目的就是让军人知道军令不可违,拿以发代首作为出征前的立威,同时获取民心让百姓感恩戴德,可谓一箭双雕也。

演义

曹操犯法,以发代首。有很大的欺骗性,‘’与王子犯法庶民同‘’背道而驰。曹操既然犯法,脸皮一厚,到也是实事求是依刑不上大夫,别人也无话可说。以发代首是故意做作,说明以后谁犯法一个不赦。

。与包公案中狸猫换太子,仁宗皇帝趙祯犯不孝之罪,按刑法打四十大扳,结果打龙袍是一个扳本。

曹操以割发代罪,是大智慧大担当!

千百年来骂曹操的,不是被封建礼教毒害的人,就是假道学伪子;不是奴性的卫道者,就是皇家的发声器;不是人云亦云的拾人牙慧者,就是失去自我思想能力的应声虫!

没有曹操北方人民不是被汉军阀随意残杀,也会被异族残杀!曹操统一北方发展生产、振兴教育、重视人才,恢复汉统。所谓汉贼其实是刘备之流!

鲁儒主张传位于嗣,不管这位君王的后人有没有能力造福天下百姓。齐儒主张主贤,即选择贤良来作为天下之君;可惜王莽失败了,可叹他被骂了千年!为什么要骂他,为什么被骂,有思想的人都知道!

曹操被骂和王莽被骂是可以理解啦!

曹操自己定的法令必须要遵守!难道如假道学们所想,即曹操自杀!曹操这样做了,哪他就真的是对天下不忠、弃苍生不顾了!割发,在古代,也叫割发代首,学名:髡(kun昆音)刑,现代知道这个刑罚的人并不是很多。什么是髡刑?就是剃掉头发之刑。现代人看了可能会不理解,剃头算什么?光头者遍地都是,朋克头也很流行,如果剃头也算是刑罚,那现在多少人在无形的受罚?古代割发是大刑!

割发是曹操的大担当,是天下为己任的大担当!

曹操此举是立信于天下,是大智慧!若真如假道学伪君子所想,天下危矣!

割发代首在古代是一种刑罚,曹操为什么割发代首,看看曹操是怎样一个人。

曹操(公元一五五一一二二〇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微亳县)人,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出身寒族,"本非岩穴知名人土"。年轻时,“揽申、商之法术",以执法森严著称。二十岁那年,任洛阳北部尉。一到任,就赶制五色大棒十根,悬挂在衙门两侧;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凡有违法者,“不避毫强,皆棒杀之"。汉灵帝的庞幸宦官蹇硕的叔父倚仗权势,公然为非做歹。曹操大恕,立即命人将他倚法处死,京幾上下都为之震动。几年后,迁任济南相,又下令“楚断淫祀”,使所辖之境,“奸究逃窜,郡界肃然"。年轻的曹操初露锋芒,就大为“强豪所忿”,表现出与当时的土族、俗儒截然不同的战斗锐气。

曹操是地主阶级的法家政治家,他起兵的目的,同那些争权夺利的世家土族代表袁绍、袁术不同。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清楚的表明,他起兵的目的,是要用战争手段消灭战争,结束军阀混战的面。为实現这一厷大抱负,曹操一起兵,就以远大的政治目光,制定了政治、经济的两大方针。

在政治上,曹操坚持“奉天子以令不臣"。一九六年,他亲自把汉献帝接到许昌。

在经济上,曹操提出了“修耕值,畜军资"的方针。他深知“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的道理,称赞秦国“以农兼天下",汉武帝“以屯田定要西域",都是"先代之良式",他继承、仿效了这些前辈法家的经济措施。从公元一九只年起,曹操开始在许昌用围大规模“建制屯田",命令各州郡“创置田官"。结果,使“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军队"无运粮之劳",为曹操所进行的统一战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上述可以看出曹操法治天下的理念,坚定不移。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政治上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封侯,军事上采取的“屯田制”为毛主席所褒奖,诗词《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传颂天下上千年而不衰。

割发代首是曹操自己执行法纪的一种形式。三国时期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好不容易看到麦田丰收,不忍心让自己的军队糟蹋粮食,所以就下令:凡踏坏庄稼的一律斩首!不巧的是,他自己的马被飞鸟惊恐而踏坏了麦田。他自己是三军统帅岂能自尽?所以谋士就建议他“割发代首”以示军纪,也确实起到了明军纪、感民心的作用,让当地百姓顶礼膜拜不已。也成为统治者自我惩治的范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操的历史故事割发代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割发代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以发代首?否则 会有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