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里因一个字或一个词而使整首诗都焕发神采的诗句有哪些?
淘炼一字价重千金?
淘炼一字价重千金?
写诗作文,千锤百炼,一字不易,才能价重千金。 《史记·吕不韦传》称:当年《吕氏春秋》书成,曾悬于国门,令有能增损一字者,予以千金。
后来,人们就以一字千金称誉人之文字精辟警策。所以,唐代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就成为千古“炼字”之美谈了。
“一字工妙”“绿了”江南
古人作诗,讲究炼意、炼句。然而,必从炼字始。历代诗话中,总有一些“一字工妙,满篇提神”之类的文苑美谈。宋代文学大家王安石《泊船瓜州》一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活用了一个形容词“绿”字为使动词,将盎然春意渲染得境界殊绝,为历代文人所称道,早已烩炙人口,且不说它。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七则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红杏尚书”与“三影”雅号
文学史载:宋代著名诗人宋祁,曾因其《玉楼春·春景》词中有:“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之佳句,便得“红杏尚书”之美誉。词中一个“闹”字,确将春风拂煦,细雨飘丝,柳枝摇曳,万绿添翠,新红增色,莺歌燕舞,蝶乱蜂狂的无限春意,烘托渲染得淋漓尽致了。 而张先《天仙子》词中,“沙上井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个“弄”字,化静为动,变无情为有情:风流云散,月华如水,花儿含情,故借轻风舞弄姿影,显示其青春美丽的生命。此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花儿有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意,意中有境,水乳交融,实在妙不可言。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引《古今诗话》云:张先因另两词中分别又有“娇慵懒起,帘幕卷花影。”及“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之句,而得“张三影”之雅号。诗人往来,即以此戏称。宋代范正敏《 斋宋览》即载:“张子野(先)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祁)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敬策也。” 可见,诗文中一字工妙,非但自己得意,时人推崇,而且可为千秋后世之美谈。
“前村深雪里”几支梅绽放
古今文学史上,因改诗文一字,点石成金,便被称为“一字师”的文苑佳话,简直不胜枚举。 五代诗僧齐己《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人郑谷看了,认为花于深雪中开放,预兆春光来临,似乎已早;然而“数枝”同开,则不显其“早”了,有些不切题意。
因为一字工妙,往往使诗词满篇生辉,神韵俱到。不仅增添诗意,深化哲理,且更添一派激情。所以,今日写诗作文,学学古人千锤百炼、一字不易的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才可望达“字字有斤两,句句无虚(浮也)词”之境。也才能更好地烘托诗意,发人深思,给人以美学上的享受,收到“一字千金”的艺术效果。
小文献与诗友、联友、“好游太古”文友品读,欢迎评论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一“弄”字写活花影月影;“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绿”字诗中春色灵动了起来…
一字或一词使诗词焕发神采的有许多,在此分享一下读书君觉得用得好的字词。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写深山春涧幽静的夜色,山中寂静无声,所以月出的动静都会使山鸟惊到。月出无声,有光,一个“惊”字衬托出山中月夜之静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写深山春涧幽静的夜色,山中寂静无声,所以月出的动静都会使山鸟惊到。月出无声,有光,一个“惊”字衬托出山中月夜之静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这句千古名句,描写了很美的意境,星星垂在原野的辽阔天空,月光映着江流,奔腾不息。“垂”“涌”二字妙极,写出在平野仰望星空以及月映江流的磅礴,衬托诗人孤凉凄清的心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这句千古名句,描写了很美的意境,星星垂在原野的辽阔天空,月光映着江流,奔腾不息。“垂”“涌”二字妙极,写出在平野仰望星空以及月映江流的磅礴,衬托诗人孤凉凄清的心境。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这句诗,私以为“空”“挂”字都用得极好,“空”写出叶片飞落之后江树疏疏的状态;“挂”字写出秋风本无形,却吹动布帆,摹写出各种形状。树与秋风,仿佛都有了生命,灵动起来。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这句诗,私以为“空”“挂”字都用得极好,“空”写出叶片飞落之后江树疏疏的状态;“挂”字写出秋风本无形,却吹动布帆,摹写出各种形状。树与秋风,仿佛都有了生命,灵动起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句“争”字使诗句神采焕发,更活了起来,早莺的活泼可爱,春色的生动,尽在其中。
爱诗词,爱小说,我是读书灯下,欢迎留言评论,与我互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遣词造句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遣词造句的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