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王学泰逝世,系流民文化专家。有人说中国历史是帝王史,缺少对平民的记载,你怎么看?
谢邀。
不仅中国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总都是一部“帝王史”,围绕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展开~帝王,英雄人物或反面人物。
这很正常。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焦点,而焦点不可能是成千上万的平民,必然是能够成为焦点的权力核心。这样的核心,无外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诸如此类。
当然,说“帝王史”,是指主流历史记载和解读。中国历史典籍中,也不乏像《史记.游侠列传》,《汉书.游侠传》这样的底层社会记录。
当然,说“帝王史”,是指主流历史记载和解读。中国历史典籍中,也不乏像《史记.游侠列传》,《汉书.游侠传》这样的底层社会记录。
今天开会时候惊闻王学泰先生去世,心中不由得一阵难过:老先生走得有点早了。
晚上到家,赶紧把十年前入手的那套《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找出来。这套书辗转十年,从南方到帝都,已经发黄了。当年喜欢翻看各类杂志,在一本旧杂志上看到李慎之先生的文章《发现另一个中国》,对其论述的皇权社会的观点击节赞赏,后来才得知这是为王学泰的一本书做的序。但也仅限于读读而已,没有交流的环境。
后来工作以后,因为在前单位做加油站的培训管理,查找培训资料的时候接触到了底层社会的话题,然后顺理成章的找到了王先生的相关著作。然后一翻书,李慎之的序赫然入目,缘分啊!
后来工作以后,因为在前单位做加油站的培训管理,查找培训资料的时候接触到了底层社会的话题,然后顺理成章的找到了王先生的相关著作。然后一翻书,李慎之的序赫然入目,缘分啊!
在他的著作中,最为夺目的便是《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了,书中论述的游民文化与余英时先生的“士”文化、吴思的“潜规则”被并称为中国当代人文学科的三大发现。虽然深层次的学术意义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相当深远。
游民文化的观点,多了一个解读中国社会的钥匙,而且这把钥匙用处非常大。“游民数量的多少,在宋代及宋代以后的历朝中可以说是朝代兴衰的标识。”“游民身处社会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的一切。”“义气的本质是游民求生存的道德。”……等等鞭辟入里的观点,不光可以有新的视角去解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等等古典文学作品,还可以解释历史与当下数不胜数的社会现象。
游民文化的观点,多了一个解读中国社会的钥匙,而且这把钥匙用处非常大。“游民数量的多少,在宋代及宋代以后的历朝中可以说是朝代兴衰的标识。”“游民身处社会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的一切。”“义气的本质是游民求生存的道德。”……等等鞭辟入里的观点,不光可以有新的视角去解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等等古典文学作品,还可以解释历史与当下数不胜数的社会现象。
这种研究视角,本质上是在为平民作史,这个意义功德无量。梁启超所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己。”泱泱中华号称五千年历史,各类史书汗牛充栋,但是大部分都是帝王家史和成王败寇的备注。对平民的记载是少之又少的,王学泰先生能从历史罅隙中发掘出丰富的平民史料,意义重大。
七十五岁,正是一个晚年集大成的时候,可惜了,希望王先生走好。
七十五岁,正是一个晚年集大成的时候,可惜了,希望王先生走好。
英雄才能让你血液沸腾,天下奇货的帝王才能让你好奇,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平民实在难写。
但是,史书中并不是没有平民,那些有鲜明特点的平民还是会被记录,比如春秋游侠、贞妇烈女、伶人优倡。
但是,史书中并不是没有平民,那些有鲜明特点的平民还是会被记录,比如春秋游侠、贞妇烈女、伶人优倡。
不可否认,从大体上讲中国历史就是帝王史,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姓史。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天下的史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帝王是人,其他人都是“会说话的工具”。管理人民叫“牧”,也就是平民都是“羊”,官员是“牧羊犬”。那么,不记帝王的历史怎么行。
2、帝王是时代的代表者:其实到现在也一样,什么什么大事发生在哪个总统任期。历史上也一样,天下就一个王,而且任期终身制,相对稳定。那么,用现在流行讲,定义一个时代,帝王最适合做标签。
3、帝王史比野史好流传:正史是史官写的,他是公职,生活起居就围绕在官僚体系中,接触平民的机会不多,相对帝王史就会偏重,而且规定他也只能写帝王。正史有官方支撑,有保存流传的条件。野史是个人写的,即便写了很多平民历史,现实存在各种难度,比如前朝资料缺乏、传播财力不支、保存困难等。
3、帝王史比野史好流传:正史是史官写的,他是公职,生活起居就围绕在官僚体系中,接触平民的机会不多,相对帝王史就会偏重,而且规定他也只能写帝王。正史有官方支撑,有保存流传的条件。野史是个人写的,即便写了很多平民历史,现实存在各种难度,比如前朝资料缺乏、传播财力不支、保存困难等。
小编“子屠龙”开一下脑洞,欢迎大家出新的看法,在评论中不吝文字!
要详细了解唐宋历史,可以读哪些书?
宋史打底书单3
1.《细说宋朝》虞云国 豆瓣
2.《如果这是宋史》高天流云 豆瓣
3.《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
4.《宋论》王夫之
5.《宋太祖》王立群
6.《祖宗之法》邓小南
7.《君臣》王瑞来
8.《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
9.《北宋晚期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方诚峰
10.《金瓯缺》徐兴业
11.《岳飞传》邓广铭
12.《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寺地遵
13.《朱熹的历史世界》余英时
14.《辽宋夏金史讲义》邓广铭
这几本可以参考看看
笔者上学时就是学习的唐宋史,很高兴能为你回答这一问题。题主既然只是想了解而不是研究,那么就不需要再推荐史料,笔者推荐一下几本书。
唐史: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牟发松《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于赓哲《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徐连达《隋唐文化史》、黄正建《走进日常:唐代社会生活考论》,郑学檬《
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国经济通史(第四卷)》,仇鹿鸣《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等。
宋史:方建新编《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陈振《宋史》,游彪《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邓小南《祖宗之法 : 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漆侠《宋代经济史》,李华瑞《探寻宋型国家的历史 : 李华瑞学术论文集》,《“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史》、杨渭生《宋代文化新观察》,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代军制初探》,潘晟《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等。
宋史:方建新编《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陈振《宋史》,游彪《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邓小南《祖宗之法 : 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漆侠《宋代经济史》,李华瑞《探寻宋型国家的历史 : 李华瑞学术论文集》,《“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史》、杨渭生《宋代文化新观察》,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代军制初探》,潘晟《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等。
以上书目涉及唐宋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足够题主了解两代情况。其中李华瑞的《“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专门探讨涉及两代变革的“唐宋变革论”,希望对题主有用。
魏晋南北朝历史有什么经典书籍推荐?
1《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 著/ 万蝇楠 整理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 作品简介 ❖
本书是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南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虽非陈先生原著,但较为真实地体现了其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文化、宗教、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了解这段历史。
2《波峰与波谷》
阎步克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作品简介 ❖
该书本是一部优秀的学术普及著作(仅有244页),却极具理论高度。作者阎步克从“制度史观”出发,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历程。对于制度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观,作者的另一部书《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亦值得一看。
3《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日]川本芳昭 著/余晓潮 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作品简介 ❖
此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中的一册。作者川本芳昭为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本书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对于当时周边地区与汉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涉及。其论述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亦可窥见日本学者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动态。此外,这本书装帧不错,开本大小合适,拿在手里很舒服。
4《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作品简介 ❖
不必多言,一本一版再版的好书。田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并以江左几家士族与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解读“东晋门阀政治”。
5《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祝总斌 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作品简介 ❖
该书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作出了细致的考证和论述。视角新颖,有许多不同于常识的观点,例如其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主要出于君相权之争说;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结合起来做分析等视角都是前人很少留意,对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演变非常有价值。
6《九品官人法研究》
[日]宫崎市定 著/韩昇,刘建英 译
北京:中华书局,2008
北京:中华书局,2008
❖ 作品简介 ❖
本书是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史中重要的铨选制度——九品官人法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著作。九品官人法,即我们所熟知的九品中正制,不过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仍有论争。宫崎先生非常注重考证,做学问比较细致,通过此书可窥见一斑。另有《宫崎市定中国史》一书,近年所出,对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亦有帮助。
7《拓跋史探》
田余庆 著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 作品简介 ❖
上面已经推荐了田先生一本书,这里再推荐一本《拓跋史探》。乃是一本关于北魏鲜卑历史研究的论文集,该书具有前瞻性,强调了民族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也为现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有启发作用。田先生著作不丰,但是出精品。其还有一本《秦汉魏晋史探微》也非常精彩。
8《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
[日]谷川道雄 著/马彪 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 作品简介 ❖
本书由12篇论文组成,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的检讨和反思,二是对六朝具体历史的分析,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豪族共同体”理论。谷川道雄本人在魏晋南北朝领域研究用力颇深,给日本中国史研究带来深刻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英时中国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英时中国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