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谢邀:

七十年年是纯情的年代,虽然比较穷,但是亲戚朋友常来常往都是很真诚的。有亲朋好友来了肯定会想办法热情招待的。

家里有客人来,把伙食办好是必须的,对农村来说不是很困难的事情。青菜随时可采摘,好菜,都是腊猪肉,腊鸡,鸭肉。我们这边每户都会自养一二头猪,大家还会做好计划,初步落实那一个节日杀谁家的猪。所以逢端午节,中秋节都有猪杀,全房子的人分掉,一般不卖给外村人。还可以换猪肉,比如说,端午节卖你的猪肉不需要付钱,到中秋节我家杀猪还你。过年更多人家杀一头猪,而一般情况下都是卖一半的,留下一半等亲朋好友来吃。鸡,鸭每个家庭都一大群,平时也会拿去买,当时是伍角多钱一斤,自然会留好过大年之用。

那时我们这边是山区,没用农药,泥鳅,黄鳝特别多。有人来了,拿好工具到田边的水圳里捉鱼,水不深,不要多长时间,一斤半斤就可以捉到,有的客人还喜欢一起去捉呢。

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诚实,很好招待的,几个小菜,二壶自己酿的老酒就可以了。边吃边聊些事情,有旁人来串门也一起坐下吃,那时还没有什么蹭饭吃的词语。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我是一个70后,我的老家就在农村,因此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对于那个时代可以说是记忆深刻,尤其是对于美食。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他跟我母亲都是一个村的,因此两家的亲戚都居住在一个村子里,70年代的时候每年回老家都要“大包小卷”的背着,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要坐完船再坐火车,下车以后还要坐马车赶30多里路才能到。

当年每年一到年底要回老家的时候,父母就会打怵,因为都是亲戚和长辈不去谁家都不好,当年收入也不高,回趟老家基本几个月的工资都没了!而且老家的亲戚都以为我父母在城里吃“商品粮”,给带的东西少了他们心里也不痛快,因此当年回老家对我父母来说是一种煎熬。

每年回老家返回没多久,就有老家的亲戚会找上门来,大多是求医问药或者办些其它事,而且以来就是一个月,走的时候还要搭上返程车票,并且各种礼物给带着,当年我家里真的特别怕亲戚来。

70年代的农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堪,吃的方面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基本家家户户都会预备上一些鸡鸭肉之类的。

在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就是从过了腊月二十三以后不少人家开始准备饭菜招待亲朋好友,这在他们当地叫待qie。

因为我们一家是从外面回来的,加上村里的亲戚加在一起也有好几十家,因此每次过年回老家都是在各家各户的待qie中走过来的,对于我这样的小孩来说,每年回老家过年是我最快乐的事,因为当年家里来客人小孩是不允许跟大人一起上桌的,但是会老家咱是qie,因此可以堂而皇之的坐在炕头上大吃大喝。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客人,一般都吃些啥?

我的老家靠海,但是当年海里的东西很少会上桌,主要原因是海鲜的保质期短,而且当年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保鲜技术,并且当时的人们缺的是油水,海鲜再好吃但不顶饿,因此当年海鲜是很少上餐桌的。一般家里正月里待qie,有这几样大菜是必备的:

1.炸豆腐泡:七十年代的农村吃豆腐不像现在这么随便,基本都是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拿自家的黄豆去村里的磨坊磨点豆子做豆腐,做好的豆腐不是放在室外冻成冻豆腐,就是把豆腐撒上盐炸成豆腐泡,然后正月里待qie或自家食用,炸豆腐泡是非常美味的,直到现在每年过年我家里也要炸上一盆。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2.渍菜粉:农村那时候几乎村村都有漏粉的粉坊,漏出来的粉条晒干后保存起来,过年的时候用粉条跟自己家里渍的酸菜炖一锅就是上好的菜。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3.油炸糕:油炸糕是用糯米粉和白面两掺的面,里面包上白糖或红糖的馅炸出来的,一咬外皮黏黏都是,里面的糖馅直流汤,这在当年也是只有过年才有的美味,也是农村家里招待客人时必备的美味。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4.炒鸡蛋:炒鸡蛋现在已经退出了招待客人的餐桌,但是七十年代的时候鸡蛋可是好东西,农村人家里养的鸡下的蛋,基本就是家里换火柴和针头线脑的零用钱,因此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年或招待客人时会用大葱给炒上一盘。

5.蘑菇炖肉:七十年代农村过年家家户户也会割上点肉,有的是生产队给分的,这肉是过年包饺子和待qie必备的,蘑菇一般都是自家采的干蘑菇,这蘑菇炖肉要比现在的美味很多,当年的肉香味一家炖肉满院飘香。

6.萝卜丝丸子:萝卜丝里面掺上豆腐和粉条炸的丸子,这在当年农村待客的餐桌上也几乎家家都有,即使是现在很多人家过年时也会炸上一些,仿佛不这样过年就少了点什么。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结语:

七十年代我每年回老家,基本上以上5种美食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当然这是因为招待客人才有的,有的人家也会有自家养的不下蛋的鸡,那么这样的饭菜就可以称得上极其隆重了!

七十年代虽然生活不算太富裕,但是吃饱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农村人也更看重过年和待客,有些食物宁肯自家不吃也要留到待客时食用,这在当年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父亲70岁大寿,作为儿子怎样来为父亲在农村老家办一场生日宴会?

谢邀!真羡慕你有70岁老父亲的陪伴!70岁高寿,应该给老人家办一场生日宴会庆贺一下!多听听老人的心愿、意见,必定办这场生日宴会,主要是让老人家高兴!其实生日宴会,我认为,也没必要搞太大的场面。重在温暖、温馨、陪伴!老人的至亲聚在一起,陪老人吃顿饭庆贺一下,老人家就会特别高兴!

作为儿子当然应该为父亲办一场寿宴!最好在老家的自己家里办,老人喜欢在家里,一般不喜欢在酒店什么的地方!在家里热热闹闹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不收礼金,请上亲戚朋友和附近邻居的老老少少,热热闹闹的办上一场!老人家也有面子,一定会高兴的!

70应该大办一场 亲朋好友都聚一快 如果能有个小舞台 配点音响设备 我想气氛应该会更好点 因为现在的人 都会来那么一两首 个人建议 谢谢邀请

为什么一大帮子国人要讲面子,讲排场?还是虚荣心作怪!一年到头不见儿女面,弄一顿轰轰烈烈的生日宴会,父母就高兴了,幸福了?就显出孝心了??

儿女前脚走,父母不还是留守老人。孝不在轰烈,而在心里。孝父母是中华美德。作为父母,盼着能见到儿女的面,就象过去一家人围着小桌,吃着家常饭,老人已是很幸福了!

留守老人盼望什么?你知道吗?

请记住,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为什么说70岁以上老人过寿不能大操大办?

关于70大寿有什么忌讳,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也没有明文规定,只是农村的一些习俗。一般六十是指花甲,七十是指古稀,七十大寿被称为整寿。民间习俗有这说法,叫七八不过坎, 就是过周年纪念的意思,将人的生日称为过寿。比如说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在农村还有三寿这个说法,那么老人过生日有三寿是什么意思呢?过去“老人要过三寿”,即60岁是下寿、80岁中寿、100岁上寿。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明显的延长了。虽说60岁已经进入老年,但有好多老人仍然身体健康,城市老人即使退休了,也有的还在干++。农村老人也仍出门打工挣钱;现在有些老人根本就不服老,忌讳过60岁寿辰。愈来愈多的人还有点把60岁“小寿”忽略了。但是也常听到身边的有的朋友说,人到70岁活着是在活天数!因此,现在所谓的老人要过三寿,现在已经改变过去的说法,指大寿70岁,上寿80岁,老寿90岁。能活百岁毕竟很少,为期颐。

七十岁也称杖国之年。毕竟是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岁以后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身体免疫能力就会下降,因此经常是小毛病不断,三高、心血管等病也会发生,特别是腰疼病更为严重。我记得在网络有一个医生说过,有些病并不是病就是因为你老了,人和机器一样用的时间长了,零件就会受损、老化,这是正常现象。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但我还没有感觉自己老了,每年夏天我都要在怀柔山区的农村度过,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在哪里养花、种菜也很快乐。人到70岁这“大寿”儿女肯定想要给父母过隆重些,但我告诉她们不要大办,不要给我买东西我什么都不需要,一家在起吃吃饭,聊聊天就可以了。我觉得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只有自己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好的资本。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财富,要忘记自己的年龄,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人老心不老就能活到老。

身体免疫能力就会下降,因此经常是小毛病不断,三高、心血管等病也会发生,特别是腰疼病更为严重。我记得在网络有一个医生说过,有些病并不是病就是因为你老了,人和机器一样用的时间长了,零件就会受损、老化,这是正常现象。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但我还没有感觉自己老了,每年夏天我都要在怀柔山区的农村度过,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在哪里养花、种菜也很快乐。人到70岁这“大寿”儿女肯定想要给父母过隆重些,但我告诉她们不要大办,不要给我买东西我什么都不需要,一家在起吃吃饭,聊聊天就可以了。我觉得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只有自己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好的资本。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财富,要忘记自己的年龄,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人老心不老就能活到老。

我爷爷今年93岁了,身体硬朗,记得90岁时,大家要给他过了个生日,爷爷不同意,最后就是简单的吃了个饭,儿女媳妇孙子孙女们一起在家里吃的。这两年大家也都没提过生日的事情了。

我爷爷的爸爸,也就是我姥爷,是个有些传奇的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活到了92岁,也算是非常长寿了。想来爷爷这一脉可能有长寿基因,或者就是心态平和,心宽体胖。

我爸爸从小和自己的爷爷在一个屋子睡觉,经常听他爷爷给他讲故事。爸爸说,姥爷90岁时,当时家里人要给姥爷过寿,姥爷坚决不让家里人操办!说是“阎王爷”已经把自己忘了,不要惊动了“阎王爷”!姥爷敬畏神明,也会一些占卜的东西,教了我爸爸一点。只是现在的人不太用这些了,慢慢也就淡忘了。

《黄帝内经》有说:“上古之人,春秋皆百岁,而动作不衰。”意思是,过去的人活到一百岁,还可以爬高上低下河摸鱼,身体棒棒吃嘛嘛香呢!

关于70岁后生日不要大办这个风俗,应该是过去人们平均寿命没现在长,七十岁就是古稀之年。七十之后过寿不大操大办,可能也是怕惊动了“神明”。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 - 华夏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70岁老人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70岁老人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七十年代 农村家中招待来客 一般都吃些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