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真实历史有什么出入?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真实历史有什么出入?
《大秦帝国》系列(包括小说及其影视剧)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或者历史剧来看,无疑是成功的,至少第一部和第二部也能称得上优秀(第三部在大秦帝国粉看来也是毁誉参半),至于第四部目前还在播出所以不做评价。
以上来说,是作为历史小说或者历史剧的评价,就好比我们评价三国演义、水浒传拍的如何肯定不是以他们是否符合史实为标准,但题主所问是大秦帝国跟真实历史的出入,那就大的很了。
大秦帝国
首先是那个名场面“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还有“老秦人”这个概念都是作者孙皓晖独创的,任何先秦、秦汉的史书都没有“老秦人”这个称呼,同时秦国截止到统一之前的几百年里还真没有遭遇过国难这种程度的危机,函谷关是被打进去过,但离着咸阳还有几百里呢,起码秦国没有遭遇过咸阳围攻战吧?像齐国、赵国、燕国、魏国、楚国在真正亡国前国都都被攻下过,秦国跟这五国比起来谈何国难呢?
此外,小说还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先秦时代贵族称氏而不称姓,直到汉代姓氏的区别才逐渐淡化,但在先秦这方面是从来不曾混淆的,书中秦国的君主直接就是嬴某某的叫,无疑是很低级的错误,因为秦国是赢姓,赵氏,极大概率成书于汉初的《赵正书》是直接把秦始皇称作“赵正”,换句话,秦国的君主,你要写他们应该说他们是赵某某。
秦昭王
大秦帝国这部书的作者孙皓晖是不折不扣的秦粉,当然若非对秦的热爱,也不会写出如此长的小说,但是这个基于秦国发家史得出得历史观,是极其偏颇的,例如他说“高高越过两千余年的文明停滞期,直接与我们的原生文明时代实现精神对接”,合着在大秦之后,中国的两千多年都是文明停滞期,这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都是停滞的呗。这话槽点有多大,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别的不说,中国文化的凝聚力难道贡献最大的不是汉朝吗?汉语、汉字、汉族这三个概念难不成是在秦代产生的?
对于黑格尔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你怎么看?
黑格尔这句话,有点调侃味!
可以说,凡是存在的发展及其发展的过程,就是它自身的历史。这个过程是客观的不可能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黑格尔从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来看待中国历史,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他的必然,绝不是真理。如果,我们套用黑格尔的这句话,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老黑(调侃):“黑格尔的哲学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哲学的。”
对于黑格尔的言论,钱钟书先生早就在《管锥编》中严加驳斥。他认为,黑格尔是欧洲中心主义者,种族主义者,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东方文化,他甚至偏见地认为汉语不宜思辨,很难诞生科学。
其实黑格尔本人并不懂中文,从没有看过中文的典籍和历史文献,他对中华文明及其思想的了解只是限于传教士的译本和道听途说,以及他的主观臆想,他所能接触到的是脱离具体语境,缺乏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生命力的若干条孔子语录和传教士回忆录的只言片语,这本身就是背离科学研究方法和规律的,没有翔实的了解和研究,他根本无法把握中华文化和思想的全貌,因此他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评价自然不高。(黑格尔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至少在研究东方文明方面是这样)
欧洲三大汉学家,是指欧洲国家中三个汉学家的总称。分别为:顾彬,施寒微,施舟人。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值得称道的有两个朝代,一是秦,二是隋。秦的统一,结束了自东周末期以来500多年诸侯混战的局面,重新把汉族整合到一起,使用武力让汉族地区的一切文字、习俗、语言、制度皆从于秦。隋的统一,结束了永嘉南渡以来五胡乱华三百年的混乱,完成了多民族的统一,其疆域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传统习惯势力范围,之后各王朝只要控制该区域,即可称为完成统一,为巩固这一势力范围,隋采取强力手段迫使区域内各民族的一切文化、习俗、语言和制度皆从于隋,并以自身为正统,全力维护,极力打压蛮夷文化,对高句丽的征伐体现了对这个自晋朝以后就崛起并长期存在的异族文化极端的蔑视和警惕。对突厥的攻伐继承了自秦以来历朝历代对草原游牧文明的排斥和毁灭政策。由此看,中华文化是不断进步的,目标是追求建立统一的一元化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黑格尔显然不如这些汉学家专业,毕竟他的专长不是研究东亚文明,我个人可以理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节目上的中国历史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节目上的中国历史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