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

清朝光绪年间,在中国境内发生了一场十分“奇葩”的战争——日俄战争。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葩”的战争呢?因为这场战争的发生地在当时清政府版图中的东北地区,两国交战,战场选在第三国,更奇葩的是,面对日本和沙俄的争斗,清政府非但没有制止,反而作壁上观,甚至无耻的宣布“中立”,任由其他国家在自己的国境内“胡作非为”,这在世界上大抵也仅此一家了吧。

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 - 华夏历史

这段历史对正在日本学医的鲁迅先生影响很大,他在《呐喊·自序》中这样写道:

但抛开民族感情,只从利益得失方面考虑,当时清政府采取的不作为做法在现在看来是十分正确的,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败国,沙俄退出了对于辽宁半岛、朝鲜半岛的角逐,而日本又因为国力消耗过大导致战斗力下降,也失去了对于辽宁半岛、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中国不费一兵一卒,却取得了辽宁半岛、朝鲜半岛等东北地区总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不能不说是“赚大了”。

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 - 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沙俄是世界近代历史上对土地最为贪婪的国家,不仅在西欧中亚频频出击,掠夺资源,对远东地区同样虎视眈眈。俄罗斯建国的历史,就是对外扩张掠夺的血腥历史。

远东地区虽然气候寒冷,人迹罕至,但却是通往太平洋的最佳出口,彼时亚洲虽然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其政治经济潜力毋庸置疑,俄国上层在此问题上认知高度一致。

而俄罗斯国土虽然已经抵达西太平洋,但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缺乏不冻港,迫切需要一个出海口,来提升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控海权,所以从19世界初开始,沙俄就把目光放到了近在咫尺又幅员辽阔辽宁半岛和朝鲜半岛。

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 - 华夏历史

“甲午战争”后,日本携胜利余威趁机抢占了辽东半岛,引起了俄国强烈不满,他打着帮助中国的口号,伙同英法强迫日本归还辽东,这便是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彼时日本国力有限,加之战争消耗甚巨,不敢与西方列强正面对抗,只能在勒索一笔巨款后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国。

协议达成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行以各种敲诈勒索,不仅索取了中东铁路特权,还强行租借旅顺、大连等港口城市,妄图通过“蚕食”手段,将东三省据为己有。

清政府可谓欲哭无泪,刚走了一只狼,又来了一只熊,比起那只骨瘦如柴的饿狼,这只熊更加贪婪,也更加强壮!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俄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大举进兵中国东北。如果说美英法等国是希望趁机获取更多经济和贸易特权,那么俄国就是来抢地盘的,俄罗斯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更是公然叫嚷:“我们将把满洲变成第二个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其对中国的领土野心昭然若揭!

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 - 华夏历史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中国,唯有俄国,霸占东三省不肯归还,想要造成既成事实的局面,彻底将东三省据为己有。

彼时大清朝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两年内不能购买军火,除此以外,还要负担巨额经济赔偿,如此一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

但志在以朝鲜为跳板,抢占中国领土的日本却不想看到到嘴的肥肉让俄国人给抢去了,加之英国对俄国妄图抢占中国东北的做法十分不满,暗地里支持日本,让本来对俄国有些害怕的日本坚定了信心,他们利用欧洲列强对俄国妄图独霸中国的不满情绪以及俄国准备不足的致命弱点,发动突然袭击!

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 - 华夏历史

古代运粮草的军队是什么?

供应的部队叫辎重部队,负责部队的粮草和器械的供应,头目叫压粮官。俗话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后勤保证是决定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官渡之战曹操取得胜利就是烧了袁绍的粮草。

泻药。

简要回答一下。

古代作战后勤较为稳妥的方式是按行军路线沿途设立补给站。由民夫来往输送物资,有专门的部队负责看护和押运。所以通常补给的长度决定了作战半径的长度。

再次一种就是粮草物资由民夫和骡马牲畜随军驮运,但这样的消耗很大,按沈括的说法,一名士兵对应一到三名补给民夫,1:3的比例已是极限。这种做法消耗人力物力巨大,且严重影响行军速度。

最差的要数蒙古式后勤保障,军需以沿途劫掠为主。

幕后煮SHI者,专注历史领域,欢迎关注。

粮草是古代作战中的头等重要物资,“军无粮食则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古代战争史,历代军事家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精心谋略,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离开了粮食,人类不仅无法生存,简直任何事情都干不成。进行战争同样离不开粮食,部队只有吃饱吃好,才有力量对敌作战。军队粮食匮乏而导致饥饿,就不可能打胜仗。可见,粮食是战争赖以进行并且取得胜利的必不可少的首要物质条件。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并且千方百计地保护己方的粮源和破坏敌方的粮源。

此时,承担后勤运输的辎重部队也应用而生,辎重是古时候的说法,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前线的将士提供营帐和食物等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后勤部队。

辎重部队运输内容包括:

粮食。包括士兵的食物和牲畜配给的草料等,理论上应该还有一些储备的干净淡水。

用于替换的武器整件和配件。弓箭(箭簇箭杆)、刀枪(枪头枪杆)、盾牌等等。

大型器械。比如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大炮。这些东西不能跟着先头部队走,跟不上。

支持装备。比如帐篷、油料(照明或攻城用)、厨具、栅栏、拒马等。

这些支持装备都需要支持部队维护,主要是运输部队和各种工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用粮食赢战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用粮食赢战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输了面子却赢回领土 为何有人说清朝才是日俄战争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