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正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一样,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开皇之治诞生于中华文明四百年的大分裂之后,它就像甘露降临于久旱的大地,为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增添了助燃剂。

开皇之治所取得的成果很多,要说对古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要属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官僚世袭垄断,打破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三省六部制强化了皇权专制,使中华帝国开始走向更符合历史潮流的集权制。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 华夏历史

中国的官员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在秦汉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世袭制,即当官是一种祖辈传承的职业,就像平民的后代永远是平民,奴隶的后代永远是奴隶,阶级划分决定了身份,永不可变。

察举制盛行于两汉,它打破了固定不变的阶级关系,只要有才能或德行,就有机会被举荐进入官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社会推动意义非凡。可惜后来察举制逐渐走形,逐渐变成了豪门士族集团的内部游戏,官场又逐步走向小团体的垄断。

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是基于察举制造成的豪门士族垄断,与寒门士族诉求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一种调和政策。它在尽量照顾豪门士族利益的基础上,给寒门仕子开了一扇窗,有效地缓解了阶级矛盾。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 华夏历史

无疑,科举制是最伟大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是最公平的选拔模式。它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彻底打破了出身问题对人才的禁锢。所有自由民,不论高低贵贱,都有权利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录取的模式也非常透明,只以考卷分数为标准。

可以说,科举制不光影响了中国,乃至影响了世界,在远古的时代,没有哪一个人才选拔方式,能比科举制更先进。时至今日,科举制的基本模式仍然有效发挥作用。

在隋唐以前,中国社会的基本治理模式,是皇权与贵族共享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压制了平民阶层的创造力的同时,也遏制了君主专制,与帝制模式冲突严重。

科举制以后,豪门士族从此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失去掣肘的皇权,开始了与儒生共治天下的模式,中华帝国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时皇权也逐步走向专制和独裁。

正是因为科举制获得了广大平民阶层的支持,也被皇权所喜欢,所以,它才有了一千多年生命力,一直伴随到中华帝制的灭亡。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 华夏历史

三省六部是朝政机构设置模式,在隋唐以前,实行的是三公九卿模式,即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和御史大夫(大司空)为首,按智能划分为卿监的一种设置模式。这种模式有两大弊病,一是皇家内务与朝政混杂不清,二是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牵制。

汉武帝为了与丞相为首的三公夺权,发明了内朝官,尚书台的凸显,就是内朝官的产物,它的出现,有效遏制了丞相权力过大的弊端。后来尚书台的台阁,慢慢演变成事实上的宰相,于是又出现了中书省,用于限制尚书省的权利问题,当中书省又演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又诞生了门下省......

可见,三省的出现,其初衷就是为了制约朝政的权利集中的问题。隋文帝期间,干脆对此做了一次深度改革,设置五省六曹制代替了原来的卿监制,并逐渐形成三省六部的固定模式。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 华夏历史

在这种模式下,再也没有了独相,或者没有固定的宰相,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或者加“侍中”,或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

开皇之治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开皇之治。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隋朝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 华夏历史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户口三百五十九万九千户,到隋世祖大业五年(609年),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当时隋王朝已灭亡20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户口二百一十九万,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有户三百零四万,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户口才有三百八十万,还不到隋朝极盛时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庶与强盛。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 华夏历史

隋开皇二年(582年),重颁均田令,自诸王以下至正七品的都督,受永业田从一百顷递减至四十顷,至于普通百姓,丁男一人受永业田二十亩、露田八十亩,奴婢亦同。 另外又规定受田并承担赋役者,从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劳役从十一岁提高到十六岁,力役时间则从每年一个月减至二十天,而未被役的丁男可纳绢代替,称为“庸”。户调绢从一匹(四丈)减为二丈。年满五十者,还可减免。这样隋初的赋役便比前代大为减轻。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铸造五铢钱,规定每千文重四斤二银两,作为全国通用货币,其它钱币则禁止流通,改府兵制为古代兵制之一。 隋代府兵制创立以后,规定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服役年岁为二十一至五十九岁。府兵本身是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则须自备。凡出兵征防须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同样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皇之治是不是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皇之治是不是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