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的一些城里人,在春节时很少贴手书春联呢?
现在是一个“快餐”时代,城里人特别是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很忙啊。在春节贴对联,认为是个小小的事,不必过分讲究,随便贴一付是单位发的或电信、保险公司、银行呀等发的春联贴上去就ok啦。
谢邀请。
在我国,贴春联这一千年习俗,在过去十来年间,不说最近几年啊。在过去十来年间,确实存在着手写春联越来越少,当然能贴出来的也就原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印制春联大行其道。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说原因其实也不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物质准备不足。其实就是说,家里有墨水毛笔的人家几乎罕见了。文化教育系统除外。胡哥犹记得,小学时,还有毛笔课,要准备纸墨笔砚。纸是简单粗糙的麻纸,再就是报纸了。笔也是很便宜的毛笔,墨有多种,常用的是一得阁的塑料瓶装墨汁,当时这是最好的了。还要有墨盒,里面垫着块丝绵,上学时,往里面倒点墨汁,基本上是端着去的,因为磨合盖不严,放书包里会渗出来,那就遭殃了。用砚台研墨的很少见。印象中,只有乡下的姥爷用过。当时还纳闷:用手捏了半天的墨锭,咋没把手染黑呢?
这门课学了几年忘记了。但是后来这些所谓的文房四宝就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学过的是这样,没学过的更是少见这些玩意儿。那时候,逢到过年,还都是手写对联,胡哥家里的对联就是姥爷写过好几年。再后来,就是毛笔的没落。笔墨都没了,谁还写?
与之相应的是,没有了文房四宝,有的就成了罕见的人群了,诸如老师、公家单位会写两笔字的人,就成了抢手货,每到过年,就会有人拿着大红纸上门求写对联,会排长队的哦。很像现在的什么名作签售会、苹果新产品发售会之类。
二、新技术的应用与替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也随着商业的繁荣,有商家诸如财大气粗的银行业、商贸业、电信业等,开始在年前赠送春联、福字等,大家一看,欸,比手写的挺刮好看,虽然有些商业logo,也就忍了。所以,前些年,你看那家家户户的春联,好比是各种行业在竞技。你家是商场、我家是银行;你家是电信,我家是保险。老百姓就认实惠,所谓的文化味道,消失殆尽。
春联和对联有什么区别?
春联和对联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问的好,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回答一下。
对联相对于春联来说更广义一些,所谓吟诗做对。
对联也成对对子,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活动!
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特殊的文。
对联基本上采用两句式,即有押韵的两句话来表达某种意思。
由于其内涵丰富,深得人们的喜爱。
由于其内涵丰富,深得人们的喜爱。
那么春联和对联的却别是什么呢?
应该来说,两种形式相同,却别主要在于内容。
春联通常是在过春节时候用的,张贴在各家门口。内容多为吉祥喜庆之类的。
在春节,大家就会使用对联来表达某种祝福和心愿,由于是在春节期间所用的对联,所以又叫春联。
在春节,大家就会使用对联来表达某种祝福和心愿,由于是在春节期间所用的对联,所以又叫春联。
那么,对联就不同了。
对联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喜庆之意。
通常一个对子包罗万象。内容非常丰富。
通常一个对子包罗万象。内容非常丰富。
同时,两者的用途也不尽相同。
对联的用途更加广泛。可以表达喜庆,也可以传达内容。
甚至,古时候的青楼,里面的名妓通常也要用对联的形式,挑选客人!
甚至,古时候的青楼,里面的名妓通常也要用对联的形式,挑选客人!
数年前,某省曾举办过一次全国楹联大赛。大赛结束公布获奖楹联后,网上沸沸扬扬,获奖楹联近一半被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有关于平仄的,有关于用典的,最后事情竟然闹到了该省宣 传部。
楹联,在老百姓中称对联、对子,二者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但因使用语境不同,二者略有小的区别。
楹联是书面语,更正式,同时,学术性也更强。楹联是一门学问,上下联如何对,是有很多讲究的。
不由想起了春晚小岳岳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段子。平仄是其要求之一,但我想,楹联也如文章一样,最重要的是内容,若过于为平仄等规矩所束缚,岂不是“寻章摘句老雕虫”?
想当年,重庆和谈时,一首《沁园春.雪》 让蒋某人大失颜面,找来一帮文人想写一首气势更大的词,却未能如愿,为何?首先当然是他们的阅历不够,但同时,与这些人过于在意词牌的讲究有关。
走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楹联是什么,我敢肯定,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你若问对联、对子是什么,百分之百每个人都知道。
对联更接地气,对联也没人去很在意其平仄,甚至,在我们春节贴春联时,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辨认上下联,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对联。
打个比方,对联好比我们在学校时写作文,没那么多技巧,把事说清楚就行。而楹联如比作家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要注重修辞手法,等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写对联是过年习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写对联是过年习俗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