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

谢邀!为诗为文,常常有"画龙点睛""神来之笔"的说法,还有"推敲"的典故,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为文之道中的提炼。

得一字尽显风流,吟一句统领全篇。这看似容易的事情,往往不知融注了作者多少心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那些能够传世的佳作,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就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解读。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探究其心路历程,用灵魂触碰灵魂,你收获的才是真正的心灵滋养。

以一首家喻户晓的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思明白如话,似乎就是随口而出,接下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这一举头,一低头就特别有了讲究。为什么"举头"而不是"抬头",在我看来,一个"举"字,极好的表现了诗人明月之夜,人静心不静的状态。窗外明月照进来,诗人不由得轻轻移步床前,慢慢抬起头来仰望星空,遥念故乡。这样理解,就能感受诗意的浪漫和神韵。同样,用"低头"来表述的也是这样一种心情。实际上,举头低头之间,都是思念故乡的情感萦绕于心。

文学作品鉴赏,是用心感受的过程,也是努力学习的过程。

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 - 华夏历史

说诚信,有一诺千金,说明诚信价值之高;说诗文,有一字千金,说明诗文价值之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其中一个知识点就是炼字。炼什么字?一字千金之字!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形容红杏的众多和纷繁,化静为动,沟通视听,有声有色,点染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有个成语叫“一字之师”,出自唐代一个故事:齐己拿着自己写的《早梅》前往拜见郑谷。诗中有一联:“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郑谷笑着说:“‘数枝’不早,不如‘一枝’好。”因“一”字更准确地表现了梅之早,一字之师,一字千金呀!足见诗词用字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在读一首诗词时,哪些词会有“一字千金”的价值呢?

1、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的“溅、惊”,移情于物,突出诗人国破家散的悲怆心情。

2、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描摹形态,绘形绘色,准确写出了边塞的壮美景象。

3、数量词。“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万、百”,采用数字夸张,增强了表现力,极力烘托诗人的悲怆心情。

4、虚词。比如副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诗人将主观情移入客观景,自然春色虽美,国家希望却无,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高考炼字题鉴赏时,主要从四个角度思考。

1、修辞。“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拟人手法。

2、词类活用。“风老凤雏,雨肥梅子”的“老、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词类活用。“风老凤雏,雨肥梅子”的“老、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 - 华夏历史

还真流传着一个一字索要千金的故事。说的是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写完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后,余兴未尽,又写了一首《滕王阁诗》。诗的结句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__自流”。其把诗呈给都督阎伯舆后便告辞离去。都督发现结句空出一字便连忙将王勃请回,王勃却说补上此字需要千金。

故事多是小说家之言,其强调的无非诗词用字的重要性,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贾岛“推”还是“敲”的故事,估计大家已看过不下十次了。我之所以在这重述,是想借此反证一下,既然贾岛如此纠结用“推”还是用“敲”,恰恰证明了其实用那个字相差并不是太大,或者说是各有各的妙处。

故事多是小说家之言,其强调的无非诗词用字的重要性,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贾岛“推”还是“敲”的故事,估计大家已看过不下十次了。我之所以在这重述,是想借此反证一下,既然贾岛如此纠结用“推”还是用“敲”,恰恰证明了其实用那个字相差并不是太大,或者说是各有各的妙处。

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 - 华夏历史

所以我们在诗词鉴赏中,没有必要太着眼于一字的得失,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其作用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

我们换个近义词:“惜字如金”。古人写诗词讲究凝练,就是指追求用最精简的文字,表现最丰厚的内容。我觉得这才是诗词鉴赏需着力之处。那诗词是运用什么方法,去表达更丰厚的内容呢?两个字,意象!

诗词的意象和自由诗的意象有很大的不同,自由诗强调主观感受,其意象具有主观性,所以我们很多时会读不懂。而诗词的意象则具有客观性,其大多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有出处、有特定含义。所以我们要读懂诗词,就得先读懂意象,知其出处,知其含义。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柳永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句词,人人都说好,那好在那里呢?假若我们离开意象,那这句子则并不觉得很妙。但当我们知道“柳”在诗词中是一个离别的意象,而“杨柳岸”则是分手之处的意象,那么句子的内容便丰富了,意境也出来了。

这句词,人人都说好,那好在那里呢?假若我们离开意象,那这句子则并不觉得很妙。但当我们知道“柳”在诗词中是一个离别的意象,而“杨柳岸”则是分手之处的意象,那么句子的内容便丰富了,意境也出来了。

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 - 华夏历史

再说一个我自己做的句子:寻花浪蝶误缠钗。寻花问柳,狂蜂浪蝶,这都是能让我们很容易产生特定联想的意象,而钗也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意象,因为在古代,此一头饰为已婚女子所用,故又是已婚女子的意象。

以上两例的意象都是比较简单常用的,在唐宋诗词中,很讲究“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其应用也比上例要复杂得多。而在一些释本中,我们经常可看见,把一些有出处的意象当作“词”来解释,那不仅会使诗词变得乏味,也很容易出现误读。

所以,要读懂诗词的深意,巧解诗词的妙意。应先知其意象体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历史文化角度赏析古诗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历史文化角度赏析古诗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人作诗词 往往“一字千金” 在古诗词鉴赏中 如何巧解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