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历法总是围绕着太阳或月亮而制定的,历法有多种多样的,就以我国的而言也是多样的,节气历,太阴历,干支历,一朝一代亦有不同,从何说起好?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 华夏历史

人类从具有自我意识时起,就试图认识自然、掌握自然。太阳月亮东升西落,四季变化,冷暖不同,月圆月缺,都令人好奇,探个究竟。自生起,与岁月有缘,一部历法史,就是人类对年月四时的认识史。天文与历法,神话与科学都在交织着,什么盘古开天劈地,共工断天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等神话传说不少。从物候到天文历,从历法沿革,有太多可以说的,夏商周历法,四分历,古六历,太初历,大衍历,十二气历,授时历等等太多了,所以也有历法之争,如大明历之争,开皇历之争,大衍争之争等等,都难一一说清。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 华夏历史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足五千年,这在时间长河中也是短短一截,谁能求得终始?这历法起点也只是其中人类一个起点而已。我国现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节中的节气历,最初是以土圭测日景法定出来的,先测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而后逐步完善。太阴历则以朔望而定月,这要一语明说,真有点不易。历法是人造人制的,种类不少,有改变,有争论,如何说是好?就说现世界通行的公历,是从古埃及阳历改造而来的,其中先经古罗马恺撒大帝修改,后再经格列重修。公历纪元,传是以耶稣基督诞生日为元年,现是2O20年,即是耶稣生至今的年岁。我国夏历的使用比公历早得了。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 华夏历史

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历,兼顾月相变化和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

分以下几点:朔望月、回归年、闰月、节气和正月的设置

规定朔日(月亮完全看不见那天,为什么?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方向)为每月的第一天。

先讲最原始的天文观测手段,高表测影法,现在地面上垂直竖起一根很高的杆子,然后在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另一根杆子,立着的叫做表(其实华表最早的用途就是这个),躺着的叫做圭。人们很早就发现一年中不同时候太阳的正午高度是不同的,那时表投在圭上的影子长短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年当中影子最长的一天即为冬至(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先这么理解吧,稍后解释为什么不准确,另外为什么是冬至而不选夏至,因为夏至影子最短,假定尺子的测量精度一定,夏至前后影长变化太小,就很难测准,而且,对于中国来说夏天雨多啊,没太阳怎么办)。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通过高表测影法测得的太阳回归周期约365天,而月相的变化周期并不能与之形成简单的倍数关系,于是古人设置了闰月来调整。

下面讲讲关于调整的原则

1.冬至这个古代最容易观测的节气一定要在11月,其实应该这么说,冬至一定在建子之月(子丑寅卯的子啦),为什么11月是建子之月,实际上古人使用地支来表示方位,冬至时节北斗的斗柄在半夜时指向北方,也就是子的方向,也即斗建为子,这个月就是建子之月,由于正月选在了建寅之月,子月刚好排到11了。

2.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节气就被叫做中气,有中气的月按地支排一遍,一般来说,朔望月的长度略短于两个中气相隔的时间,不是每个朔望月都可以有中气,那么总会有那么一些月份会没有中气,对于这些月份就规定为前一个月的闰月,如果相邻两个子月之间恰好间隔11个朔望月,则不管这些月中有没有中气都不置闰。由于每个冬至都在11月,那么月份的回归周期就可以很好地与太阳的回归周期稳定的联系起来。

盘古开天,盘古从哪里来?

盘古开天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并不陌生: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的一片,像一个大鸡蛋一样,盘古就睡在这个鸡蛋中。后来盘古挥动斧头砸开了这个鸡蛋,于是鸡蛋中轻而清的物质变成了天,重而浊的变成了地。盘古怕它们再度合拢,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等到天地形成后,方才倒下,盘古的全身则变成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我们知道盘古开创了天地,可盘古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 华夏历史

目前最早关于盘古的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兵书的《六韬·大明》之中,后来在三国时期由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发扬,徐整说,盘古是从混沌中来:“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徐整本是吴国的一个小官,后来他弃官做道士云游天下,走到今河南桐柏山,听了民间关于盘古的传说,就记入了自己的书中。在徐整书中,我们领略到的盘古就是一个无所不能并且无私奉献的创世神的形象。

自三国时期开始,民间关于盘古的记载有很多,对盘古的描述也越来越丰富。明代董斯张编撰《广博物志》的时候就旁征博引历代典籍传说,使盘古形象更为丰满。吴楚一带还曾有传说,说有了盘古夫妻,才有了阴阳。今南海有盘古墓,桂林有盘古祠,祝祀的时候要说“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今江西会昌有盘古山,雩都有盘古祠,在成都、淮安等地也都有盘古的庙祀。由此可见,与盘古相关的事物在中国的版图上分布十分广泛,盘古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 华夏历史

目前关于盘古从何而来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为“本土说”,持这一说法的学者多将盘古和“瓠”联系,认为盘古其实就是“瓠”。“瓠”是远古传说中高辛氏的一条狗,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相传在远古时期,有戎吴将军作乱,帝喾说谁能砍下他的头,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赏赐封地,结果“瓠”将戎吴将军的头咬了下来,帝喾只好兑现了诺言,而后来“瓠”也化成了人形。但是“瓠”本是神犬,而盘古是巨人,并且“瓠”最初并无开辟天地、创生万物的神迹,所以这个说法也只能算一种猜测,无法证实。

其二则是“外来说”,这种说法中除了极少数主张来自巴比伦文化外,更多主张盘古传说来自印度婆罗门神话,然也各有不同。但这种说法的漏洞十分之多:如果三国以前没有盘古神话,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又是如何解释天地生成的?谁又是开辟和创世的大神?此外,双方学者在使用基本史料时,对史料来源追查不深,使原本有限的史料,定年不清,意涵发掘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盘古神话传衍历程的正确理解。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 - 华夏历史

2023年是兔年,老人说“兔年大晚春,白衣赶青牛”,有啥说法?

根据万年历查询,2023年是癸卯兔年,立春的日子为农历正月十四,可以说是最晚的一次立春之年。老人说“兔年大晚春,白衣赶青牛”,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说法?

2023年是癸卯兔年。我国的农历又被称之为干支历,就是用一个天干和地支组成的年历。我国有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12个地支又配了12个生肖,都是互相对应的。2023年的年支为卯,卯对应的十二生肖中的兔,所以2023年为兔年。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立春到来意味着春天来了,天气开始变暖,阳气上升。立春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出时令交节的时刻,一般在每年的2月4~5号到来。

2023年立春为正月十四,正月建寅,因为木,所以春季木旺,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立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前,也就是到了正月十五之前立春,就属于晚立春,因为立春没有超过正月十五这一天。

一个月有两个节气,正月有立春和雨水这两个节气。立春以为节,雨属于为气。如果一个月没有两个节气,就不称之为完美的一个农历月。

由于阳历年和阴历年每年的天数都有悬殊。主要是因为制定的参考物不一样,阳历年是按照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一年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6分48秒,而阴历年为354天,这样一年就悬殊了11天的时间,在阴历月有可能不出现两个节气,不出现两个节气的就会闰月。所以2023年2月只有一个节气,2023年闰农历2月。

由于2023年闰农历2月,也就出现了2023年双春年的现象,也就是年头一个立春节气,年尾也有一个立春节气。这就出现了,2023年立春非常晚,而且在正月十四,所以是一个大晚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盘古历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盘古历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法的起点是怎么确定的?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