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教育专家,小孩多大可看资治通鉴,论语,中庸,大学等书籍?
各位教育专家,小孩多大可看资治通鉴,论语,中庸,大学等书籍?
谢谢邀答!
首先声明,我不是教育专家。只所以来答几句,是因职业习惯而已,所问乃学科而已。故,诌上三言两语,以表参与。
1,孩子已俱备古汉语基本知识,自己能阅读浅显的古文古语。
2,孩子自己比较喜欢。
3,年龄应在初中以上时段。
4,已阅读并背诵了一定篇幅的古诗词,名篇名文名句。
5,孩子对古文中所包涵的思想,哲理,历史,政治背景等,了解,喜爱并探究。
6,孩子对古文文体,文风,艺术等略有基础并喜欢。
总之,有点基础,有些喜爱,有人指导,就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读,循序渐进地去学。
以上若没有,莫一厢情愿。
仅供参考,但愿无误。
《论语》可以在孩子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读,《大学》应该在孩子读初中以后再读,《中庸》也应该在初中以后在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论语》相对来说容易理解一些,而《大学》《中庸》比较生涩难懂,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才能容易读懂。一点建议,一家之言。
我不知道教育专家自己看不看这些书,反正我都是看过了才会有选择给孩子看。
《论语》是一年级就读了,暑假请了一个大学生带着他读,不求甚解的那种读法。
《资治通鉴》我是高中时读的,还是柏杨的解读版,很精彩啊。不过不打算逼孩子读,比较深奥,随缘吧。
我会让孩子背《古文观止》,一天背一段,磨语感。写作文的时候语句通顺流畅,也不怕没东西写,一肚子话。
比较喜欢让孩子读《诗经》,简单质朴自然,比一些老学究的内容要活泼得多。
古人从小在私塾里对经典都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长大了大都也是陈腐愚见。我觉得,现在孩子们应该大一点再看这些典籍。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理解不深刻,更不能批评地接收传统文化。但前提是必须打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国学需要孩童时有一定的基础训练。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多看一些健康的东西,比如: 诗经,唐诗,宋词等等,既长了知识,也提高了欣赏能力。一般情况下,孩子上小学以后就可以看这些东西。
像论语、中庸、大学、三字经等等东西,既不适应新的时代,也不易学透。不客气地说,儒家学说那一套早已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现在还要搬出来当精华和宝贝?只有在孩子有了一定的判断力之后,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看一看。
像资治通鉴、史记这类东西,上初中以后就可以看,因为初中已有了历史课。看一看这类东西,可以加深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初一学生,适合看金庸的小说吗?
金庸的小说,老少皆宜,但作为中小学生,还是应当注意好看小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金庸先生去世之后,金庸的武侠小说热被再一次掀起,据说,好多书店,在金庸先生去世后几天,《金庸武侠全集》卖断了货!
三水三心曾经专门有一篇文章谈自己的阅读史,就写到了自己小的时候看武侠小说的一些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头条号阅读。事实上,我是大约在小学5、6年级就几乎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完了,在上初中的时候,又几乎看了一遍。其实,主要原因是那个时候的业余生活却是太过于贫乏——电视都很少,何况网络、游戏机之类?
那么,作为中小学生是否可以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呢?下面从几个角度拉看待这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初一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没有形成,看这样的书籍,可能会受到影响。其实不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整体来说都是积极健康的,贯穿始终的,其实就只有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让人们熟知的,比如射雕大侠郭靖,其出生到最后力守襄阳,中间虽然有许许多多的江湖恩怨,但贯穿始终的,其实国家民族的大义!
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善与恶、美与丑,其实,就是在孩子的阅读中逐渐形成的。
你能说,这样的主题,对成长中的孩子有什么不利吗?
较之一般的文学作品,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非常丰满、立体的,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些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是善恶分明的。比如,丐帮帮主乔峰(后来的南院大王萧峰),武功高强,为人豪爽,知恩必报,仗义疏财,甚至最后,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宋辽和平——这样的人物,与我们一般意义上对英雄的理解,是没有差异的,孩子们读这些人物,正气必定会油然而生!
但在《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一角色,却可能会颠覆人们的三观——事实上,我们只要理解到了韦小宝的出生,就明白了,小人物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也就是我们传统哲学中的“天圆地方”“外圆内方”——韦小宝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嘛!
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写人写事,往往干巴巴的,毫无生动性可言。而读金庸的文字,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
举个例子来说,如何描写人物,金庸笔下的小龙女这一人物形象,这些语言“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千古红颜之下,褪去了俗气与厌腻。面容清纯美丽,苍白轻柔,澄澈空灵,超凡脱俗,秀美无双,清丽出尘,秀雅柔弱,天真美貌,美若天仙,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玉颜俏丽,秀丽娇美,妩媚无限,娇柔婀娜,冰肌莹彻,美若芙蓉出水、清若姑射仙子。她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周身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除了如瀑的长发垂下,全身雪白。艳极无双,风姿端丽,娇美难言,风致嫣然,莫可逼视。姿容清丽秀雅,嫣然一笑,真如异花初胎,美玉生晕,明艳无伦。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若有病容,虽然烛光如霞,照在她脸上仍无半点血色。清丽绝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实在是美极清极冷极,虽生于凡尘,但一瞥一笑,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回眸,无一不流露出仙子气息。 ”
比起那些所谓的痞子文学“哇塞,漂亮惨了”,是不是高明了何止千倍?
再比如说情节,带头大哥每每呼之欲出的时候,总有意外出现,那个情节,简直是跌宕起伏!你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学到了这样的一些写法,写作能力,岂不是高出同辈若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小年纪读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小年纪读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