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诗人写郁孤台,为何辛弃疾词流传最广?

己亥春节期间,本人有幸到赣州古城游玩了一趟,因此对古城和郁孤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当看到题主的问题,也就想聊上几句。

先看一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再来看题主提的问题:为何辛弃疾写郁孤台的词流传最广?这一提问我认为也对也不对。辛弃疾的一首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内容首句就是"郁孤台下清江水",这一名句让郁孤台名扬天下,所以写与郁孤台相关的诗词中,辛这首《菩萨蛮》词流传最广。《菩萨蛮》因有郁孤台而更加流传广泛,郁孤台因《菩萨蛮》而更加出名,更加闻名于世。

一、对于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名词究竟是写于造口还是作于赣州?据说目前还有许多争论。特别是造口壁所在地现为吉安市万安县,郁孤台所在地为赣州。一方说是词人路过造口壁时有感而发,当场书作,一方说是词人在赣州任职之时所作。这一看似乎都没问题,但其双方本意还是有所不同。这与各地当前重文化,以名人来推动一方知名度有很大关系。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究竟是写郁孤台的词还是写造口壁的词?我认为这首词既有写郁孤台,也有写赣江,既有写当时的故都汴京,也有写曾经的国破家亡下的逃难之人。如果光说是写郁孤台,那肯定不全面。词的核心是写造口壁所曾经发生过的事,并由此借景物比兴词人的壮志未酬和无奈无力改变命运的思想情感、爱国情怀。

江西赣州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赣州古代名人不算太多,近现代不少,因为是革命老区,出了不少开国将军。先来看几个古代的:

1.钟绍京,兴国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官至中书令,封越国公,被称为“江南第一宰相”。

2.卢光稠,赣州虔化县人,今天的宁都县人,唐末五代时期占据赣州26年,保境安民,赣州(当时叫虔州)得到较大发展。

3.谭全播,宁都人,唐末与表弟(也有说仅为同乡)卢光稠起事,推举卢光稠为帅,自己辅佐,占领赣州后一起治理。后来吴国兼并了虔州,谭全播被俘,但是吴主杨隆演不忍加害,高寿而终。

说三位开国上将:

1.肖华,兴国人,红小鬼出身,十八九岁就任少共国际师师长,1955授衔时是最年轻的上将,时年39岁!建国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他很有才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征组歌》,至今传唱不衰,堪称经典。

2.陈奇涵,兴国人,资格非常老的一位上将,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东征和平息商团叛乱,后来任黄埔军校教官。红军时期曾任一军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参谋长。讲过后任军事法庭庭长、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

3.赖传珠,赣县人,曾任新四军参谋长,兵团政委等职务,建国后曾任++++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委等职务。他有写日记的喜欢,《赖传珠日记》是重要的军史材料。下图为赖传珠上将。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诗人写郁孤台,为何辛弃疾词流传最广 - 华夏历史

杨万里《提赣州重建思贤阁》中的赵公和张公是指谁?

问题:杨万里《提赣州重建思贤阁》中的赵公和张公是指谁?

杨万里的诗题目是《题赣州重建思贤阁》,诗云:赵公遗爱虎头城,直到张公续此声。前赵後张俱可阁,赣民不用羡西京

赣州又称虔城、虔州、赣南。因为古代水陆交通远胜陆路交通,因此拥有章水贡水赣江的赣州,成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在古代有不少名人曾经在感受经过或者担任官职。

赵公与张公都是宋朝在赣州担任过知州的诗人。

赵公遗爱虎头城,直到张公续此声。前赵後张俱可阁,赣民不用羡西京。

虎头城,指虔州,因为偏旁都是虎子头。1153年(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校书郎董德元说虔州号“虎头城”,名字不雅,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从此得名。

杨万里说赵公和张公,都有惠于赣州, 两个人都可以建阁几年,赣州的人们不必羡慕国都。

杨万里(1127年 -1206年 )是吉安人,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杨万里授赣州司户参军。 绍熙二年(1192年)杨万里曾经担任过赣州知州。

赵公和张公是谁呢?为什么二人遗爱(遗留仁爱于后世,有恩于百姓)赣州呢?从另外一首诗可以看出端倪。

霜凝宪简肃朝衣,日转熙台治郡时。事道初无中与外,居仁自有勇兼慈。

甿谣曾咏来何暮,德政常留去后思。眼看清规非面友,肩随画像是心期。

张贵谟,字子智,庆元五年(1199),张贵谟知贛州 ,重修思贤阁。这一年杨万里72岁,已经致仕,他听说这件事以后写了《题赣州重建思贤阁》赞张贵谟“遗爱”赣州,功德不亚于赵清献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郁孤台相关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郁孤台相关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诗人写郁孤台 为何辛弃疾词流传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