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鲜卑即西伯(西伯利亚),亦即锡伯族的先祖,是典型的黄种人,但贵族层面经常掳来白种女人做妾,所以有混血后裔。混血规模比较大的是突厥人。

鲜卑人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大鲜卑山)。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这个民族已大部分融入北方汉族。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 华夏历史

大家其实可以回忆一下鲜卑族的历史。我们在读高中的时候,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基本统一了北方,然后南下打败了汉族。

到了这里,就直接跳到隋唐了,只是用一句话带过,说鲜卑融合到汉族里面消失了。

一个打败汉族最后一个王朝的五胡之一怎么可能被融合呢?

再仔细搜搜相关信息,你就会发现,不是鲜卑被融合了,而且那时的汉族被取代了。

鲜卑族在北方灭了汉族和其他四胡的王朝,然后拜了孔府,学汉族文化,学汉族文字,然后以汉人自居,以汉人为荣。所以,军事经济农业发展迅速,才有实力统一北方。

然后,南下灭了汉人最后的王朝西晋。李代桃僵,自称汉族,建立了隋朝。

那时北方的汉人被杀光了,剩下的南逃,如果战败有存留的,也变成现在的少数民族的前身了。其他和鲜卑混血了。

之后的唐朝,实际还是鲜卑族政权,只不过,那是鲜卑这个名称已经变成骂人的话了,大家都自称为汉,所以,没有人再说鲜卑了。

仔细对比,你会发现,隋唐前的汉族在用字和语法上,都和隋唐后的有很大区别。

因此,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身体里都有鲜卑的血统,真正隋唐之前的纯汉人血统早就不纯在了。

那么,现在的汉人是不是只有鲜卑血统呢?

也不是,基因图谱显示,北方大多数汉人有很大比例的蒙古血统。

原因很简单,元朝建立时,北方汉人又被杀得差不多了,元朝政策是杀男不杀女,所以,又发生一次大混血。

因此,南方汉人保留更多的鲜卑血统,南方少数民族保留更多汉人血统,北方汉人更多蒙古血统。清朝因为没有屠杀北方,而且,蒙满通婚,后期满汉也通婚,满族血统不明显,如果汉人有,也是清末改民族改成汉的多。

在历史的长河里,东亚这片土地上曾经风起云涌,出现过很多的族群,不停的争斗融合,最后形成了华夏文明。曾经有一支部族兴起于东北的大兴安岭,迅速崛起,并一路南下建立政权主动融合进了汉族当中,这就是鲜卑族。如今全国56个兄弟民族中,并无鲜卑族,消失的是民族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谜团。其中就有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 华夏历史

唐代诗人张籍在《永嘉行》开篇即写道:“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诗中称鲜卑为“黄头”,也就是黄头发。唐代著名画家韩干,在一幅画作中描述了鲜卑人骑马的形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观赏这幅画时所作的一首诗《书韩干二马》:“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也就是说,在苏东坡的眼中,画中的鲜卑人不仅骑射很精湛,而且有着金发碧眼的特征。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 华夏历史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科技的发展,通过提取古鲜卑人的DNA,发现古鲜卑人的基因是c系,和蒙古,满—通古斯民族有很深的渊源,属于亚洲的黄种人。鲜卑人很可能是山戎人的后裔,古代山戎曾不断侵扰燕国,逼得燕国多次迁都。后来齐桓公联合燕国兴兵10万讨伐山戎,春天出征冬天才回,于山谷中迷路,最后依靠“老马识途”才找到路。《管子》中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齐桓公带回了大葱和大豆,丰富了汉地的食物。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 华夏历史

既然鲜卑人是黄种人,为何文字记载中鲜卑人多是金发碧眼的形象呢?除了记载鲜卑人金发碧眼之外,还有描述其人姿容俊美,东汉的地主官僚也是十分喜爱鲜卑奴隶,称之为“白虏”。史籍中都没有提到欧罗巴人种高鼻深目的地特征。欧罗巴人种眼窝深陷,给人以凶狠的感觉,而鲜卑人没有,只有俊美。而且眼睛不是欧罗巴的那种蓝色,而是绿色。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 华夏历史

今天生活在北亚的通古斯人,蒙古人有很多在小时候头发是黄的,眼睛是绿的。有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为黑色,有的则保持到成年。或许鲜卑人金发碧眼可能也是这种情况。由于生活在西伯利亚等北亚地区,接受阳光较少形成的。不过基因不太稳定。鲜卑人是黄种人,是炎黄子孙,不是欧洲的白种人。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 - 华夏历史

“籍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填写“籍贯”?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籍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填写“籍贯”?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说起“籍贯”,有些人对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入学、求职、贷款等日常生活中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都会被要求填写,而且翻开户口本,在个人“常住人口登记卡”一页中也有“籍贯”一栏;陌生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填写,甚至有些人将“户籍”与“出生地”混为一谈,误认为户口本中“出生地”等同于“户籍”,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籍贯”呢?为什么要填写“籍贯”?

“籍贯”其实是一个极为标准化的概念,指的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在实践中,如果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本人籍贯随父亲籍贯;父亲籍贯也无法确定时,“籍贯”一栏填写本人出生地。“籍贯”一般随“父系”,只有在父亲是外国人或者《出生医学证明》中未记载父亲信息时,“籍贯”才随母亲籍贯。对于另外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籍贯不详的(弃婴)、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等,“籍贯”一栏或者填写收养人的籍贯,或者填写入籍前的国籍。

就“籍贯”的概念而言,情感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根”在哪里,尤其是在如今人口流动率较大和大规模的城镇化推进中,不少三四线城市或乡镇的年轻人都在一二线城市买了房、扎了根,在取得就业所在城市户口的同时,“籍贯”更能帮助他们记住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自己的祖辈世世代代生活在哪个城市。

举个例子讲,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身边不少同学来自祖国各地的乡镇,比如江苏盐城、山东沂蒙、黑龙江抚远等,他们在大学毕业后都通过人才落户的方式将户口落在了北京,孩子在京出生后,户口本“出生地”一栏填写的是北京,但是“籍贯”一栏不是北京,而是他们祖父辈的居住地,也就是上文说到的盐城、沂蒙、抚远。可以这么说,“籍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籍在哪里、世世辈辈的“根”在哪里,即便已经忘了乡音,但依然可以通过“籍贯”追根溯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扶余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扶余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鲜卑族是不是金发碧眼白人血统 希望精通历史大师给大家普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