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以公历(即阳历)元月一日为新年,并称之为“元旦”;而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又称为“过年”,古代指谷熟,《春秋传》认为,年就是大人年,即大丰收。因此,过年在早先是人们用来庆祝一年的丰收,并且祝福来年有个大丰收的传统节日。

几千年来,春节不仅在我国民间成为一个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春节前,人们照例要进行一番祭灶,掸尘等活动,并且进行祭祖,以追思已故先人。快到过年时,则要贴上一些表示吉祥和喜庆的春联,挂上喜气洋洋的年画。到了过年的头一天晚上,往往是一家人围着火炉守岁,通宵不寐,以表示对逝去岁月的眷念之情,和对新的一年寄以美好的愿望和期待。新年到了,天还没亮,到处燃放起鞭炮,一则为了驱赶鬼怪,更主要的是表达迎新年的欢快之情。天放亮后,人们开始走街串巷拜年,互致新年快乐,恭喜升官发财。

(图片摘自网络朋友们)

祝福头条友友们;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福金安!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丁酉新春#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自中国古代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的演变发展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有没有详细文献记载,春节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有哪些文献?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地球在冰河时代,可能没有春这一概念。在亚州中国有了人类,有了四季,就可能有了春节。因为人类是被大自然教化的 ,大自然有了春天,给经过严冬的人一个惊喜,开春了连猴子也手舞足蹈,张扬着它们内心的欢喜,更何况人哪,从远古走来一直传承到今。人类的脚步走出了人类的进程,张显出人类亲近大自然,就必然有春天的节日,春节这个节曰,应该是与时俱进,从远古走到今天。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 华夏历史

春节,如果只从字面上来定义的话,那就应该算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如果从它的文化和传承来看,只能推测到远古时期,但是具体时间没有真正的文献来以论证。

那时候地广人稀,什么事物都要长时间的口耳相传才能推广下去,时间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加上当时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少有记录下来的东西。

从“年”字先秦体分析,上面是禾,下面是负禾之人,负着谷物,象征丰收……而中华又是人类文明发端之源,水稻种植当二万年历史,可见丰收过年之节日多么悠久是难以想象。

再结合这个“腊”字,冬天火烤风干之肉,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时就有“腊祭”之说……到了舜即位做了天子,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神灵。夏朝建立后,此俗流传下来,也成为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诗经·唐风》“蟋蟀”篇: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尔雅》一书说春节: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公元前104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这是从历法上得证“春节”之来源。

而关于春节一说的由来,则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一相传,祖乙当商朝国君时,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打算把节令定准。于是,他从树影的移动中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暑仪用来测日影计天时,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用来计算时间。

关于春节的故事有哪些?

春节,是农历年的岁首。除夕是农历年的岁末。春节一般是指这二天,是农历新旧年过渡的日子,也称“过年”。

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也是炎黄子孙,最盛大的节日。自西汉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从初一至十五最为盛况。

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和习惯。春节期间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此繁杂的仪式己逐渐淡化。现在的春节,以完全趋于简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但清代以前没有春节,“春节”之名是袁世凯首创。清帝退位,北洋政府改用西历纪年,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历史上,大年初一为“上日”、“元日”、“正旦”、“正日”;“元辰”,通俗说法就是新年、大年、新岁,清代则称“元旦”或“元日”。清朝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长达26天的春节。

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忧与乐关乎社稷安危,过大年也不能万事皆休,高枕无忧。雍正皇帝登基以后,过第一个大年的时候,一天也没有休息。他天天在加班,大年初一连发11道圣旨。雍正是最著名的勤政皇帝,他在年假期间日理万机,训诫各部大臣恪尽职守,敦促各省官吏安抚百姓;大年初二还降一道圣旨,勅令年羹尧即刻回京述职。

雍正元年,新帝上任三把火,在此后的13个年头里,雍正皇帝“以勤先天下”、“朝乾(自强不息)夕惕(小心谨慎)”。执政13年,12个春节没有休息,天天批阅奏章,处理朝政一日不敢懈怠,事必躬亲,日夜忧勤,远离声色之娱。

雍正皇帝交给乾隆皇帝的江山,已呈腾飞之势,在乾隆手上一派盛世景象,直至达到清朝的鼎盛巅峰。乾隆退位,嘉庆接班,上有太上皇训政,凡处理军国大事,嘉庆都要请示汇报,不敢独断专行,更不敢懈怠。

嘉庆四年(1799年)的大年初三,乾隆皇帝不幸驾崩,嘉庆皇帝开始亲政。第二天(大年初四),即发布诏令,革除了乾隆爷宠臣和珅的所有职务。紧接着,嘉庆皇帝紧锣密鼓搜集和珅罪证,根据众多大臣的弹劾奏章,于正月初八当机立断,逮捕和珅,随即派兵查封和府,展开了大清史上最为惊天动地的抄家行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年历史故事500字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年历史故事500字报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