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应邀简要回答:管仲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经济学家。是中华民族第一位安邦定国的名相。

他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春秋时期及期以后的后人。

是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着高瞻远瞩的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学思想的先贤伟人。

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传承弘扬的先人。

我们向睿智的先贤伟人学习,致敬。传承先贤的道德情操和拓新的思想精神。深情怀念伟大的祖先。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感谢邀请。

管仲,只能根据史籍记载了解和评判。《管子》一书,则基本托管仲之名而坐,其中一部分,反映了管仲的思想。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人,就是现在的安徽西北部的人。

关于管仲的生卒,有人说,他生于或约生于前723年,古往今来的多数学者,大概不认同此说,但对其卒于前645年,基本赞同。

春秋,开始于前770年平王东迁。就是说,管仲生活于春秋前期是没问题。

管子没于前645年,孔子生于前551年,已经差不多间隔百年。所以,管仲是个老资格。

管子没于前645年,孔子生于前551年,已经差不多间隔百年。所以,管仲是个老资格。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另外,由鲍叔牙举荐,在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管仲为相,掌管齐国政事。这大约是在前685年。而且,管仲治理出色,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身份,多次会盟诸侯,俨然他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据称,称霸和会盟诸侯,都是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智谋。

从为相理国来说,管仲也是老资格。

从为相理国来说,管仲也是老资格。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管仲百年之后,孔子开始对管仲发议论,主要批评管仲两点,一是批评管仲奢侈;二是批评管仲破坏了“周礼”之规。

之后的战国时期,也有诸子说到管仲,但总体上,都是引其说什么、怎么说,云云。总之都很简单。

直到西汉,司马迁才在《史记》里,列入了《管晏列传第二》。管仲和晚七百年的齐相晏子的传记,仅排在《伯夷列传第一》之后,这不仅是太史公从时间早晚来考虑,还反映出他对管晏的态度——崇敬有加。

直到西汉,司马迁才在《史记》里,列入了《管晏列传第二》。管仲和晚七百年的齐相晏子的传记,仅排在《伯夷列传第一》之后,这不仅是太史公从时间早晚来考虑,还反映出他对管晏的态度——崇敬有加。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这篇列传里,司马迁讲了一段话,译成白话是——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这些书说得都很详细。读了他们的著作,就想考察他们的事迹,所以就依次编写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书,世上大多都有,所以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一些轶事。”

太史公又说——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可孔子却小看他。难道是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然贤明,而管仲便不勉励他实行王道而辅佐他称霸吗?有这样的说法:‘顺应并推广美德,匡正并补救恶行,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够亲密无间。’难道这不正说的是管仲吗?”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可孔子却小看他。难道是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然贤明,而管仲便不勉励他实行王道而辅佐他称霸吗?有这样的说法:‘顺应并推广美德,匡正并补救恶行,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够亲密无间。’难道这不正说的是管仲吗?”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司马迁崇拜管仲什么呢?

他说——

“管仲出任齐相后,发挥小小齐国濒临大海的便利,流通货物,积累财富,使齐国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因此,他在《管子》书中说:‘粮仓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懂得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紧紧依附。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颁布政令,就如同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因势给予他们;百姓反对的,就顺应他们而废除。”

“管仲出任齐相后,发挥小小齐国濒临大海的便利,流通货物,积累财富,使齐国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因此,他在《管子》书中说:‘粮仓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懂得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紧紧依附。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颁布政令,就如同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因势给予他们;百姓反对的,就顺应他们而废除。”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太史公接着说——

“管仲执政,善于因势利导,转祸成福,转败为功。他十分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原本恼恨蔡姬,因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劝齐桓公趁机讨伐楚国,责其没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征扩张伐山戎,而管仲却趁机让桓公督促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时,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而归顺齐国。所以他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国事的法宝。’”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治国思想坚持不法古、不循礼,主张“明法”。虽然商鞅的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乃至无形中也给自己掘了坟墓,但两次变法对秦国甚至秦朝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一、商鞅及其变法前后

商鞅年轻时对刑名法术之学颇感兴趣。在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的时候,名气大涨。公叔痤后来病危之际,对魏王谏言说,商鞅是一个难得人才,对治理国家有独到的见解和手段,大王可以留用,如果大王不用,那么就请杀了他,否则一旦被他国任用,将对魏国产生不利。但魏王对公叔痤的话,不以为然。

秦国对于魏国弃用商鞅感激不尽,秦国捡到了一个宝。秦孝公对商鞅在魏国的名气早有耳闻。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在没有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秦孝公准备召开班子会议,来集体研究讨论之后再拍板。

有商鞅在场,这次集体会议俨然是一场辩论赛。旧贵族代表甘龙与商鞅针锋相对。

甘龙意思是说,延用古法治理国家,总结先人经验,老百姓也服从管理,国家也并无大的责任要承担。商鞅反驳甘龙说,夏、商、周的开明君主,制定不同的法律、制度成就了各自的霸业,春秋五国也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让各自霸占一方。新制度是人制定的,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一成不变地遵循守旧,不搞创新,何来发展、立业。一番言语博弈之后,商鞅甚至说甘龙讲话都不过脑子。

本次辩论,商鞅获胜。秦孝公对商鞅另眼相看,准备实行变法。这次辩论也为变法作了充分了舆论准备。可正是后来的变法,也为商鞅埋下了祸根。因为治国从来都不能只依靠某个人扛鼎,而是集体的努力与助推。商鞅已然把自己当成了秦国的“救世主”。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二、治国思想助推国家发展

商鞅变法一共有两次,这些举措对于经世治国、发展生产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主要内容有:

①奖励耕战。颁布《垦草令》。商鞅主张在军事和农耕上,互相依存、互相平衡。战时出征、闲时农耕,并积极奖励在征战和农事上有突出贡献之人。而且他还积极推行重战尚武的策略,以稳固国防统治和安全。

②依法治国。商鞅在治理国家的层面上,积极主张“法治”。按照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统一民智,实现统一目标。用法律的准绳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不法古、不循礼。反对“仁义”说教的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弱民》:“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

③论功封爵。《农战》:“是故不以农战,则无官爵。”除了从事农战人员以外,废除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度。另外,主张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粟爵粟任”、“武爵武任”(以粟换取爵位)。

④综合治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强调运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手段,抑制商业人口,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对商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摊派徭役。通过种种制约措施,鼓励务农,让一些商人弃商务农。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三、一些启示与社会意义

虽然商鞅有恩与秦国,但秦惠王最后还是将商鞅车裂。一来商鞅得罪了老贵族的利益,而秦惠王又要在很多方面倚重他们,所以商鞅得死,也才能保住自己的变法成果;二来商鞅功高盖主,秦惠王的“无限风光尽被占”,甚至自己在秦惠王面前就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商鞅也必须得死。

但,商鞅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让秦国变得强大是不争的事实。商鞅通过自己的“法治”思维,让社会得到了法律的严管,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维护了朝廷的威严。同时,对整个秦国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强调依法治国。国无法不立、国无法不兴、国无法不强。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 华夏历史

(对于商鞅的法治治国思想,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优秀管理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优秀管理思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你是怎样看待管仲及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