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上下五千年,唯有周总理!
少年读书立鸿志,只为中华而崛起!
风㴋㴋兮路漫漫,上下求索救国难!
万隆会议展风彩,扬我中华之雄风!
三年灾害闹革命,呕心沥血为民生!
无子无女无遗俸,一身傲骨两袖风!
祖国山河抱忠骨,十里长街送英灵!
鞠躬尽瘁为人民,死而后已敬周公!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万民而略己
峥嵘岁月:天下为先,从未己虑
119年前,1898年3月5日,一位功勋卓著,举世无双的中国伟人,在江苏降生。
无论时逢乱世,还是新中国一切从头,他给无数华夏儿女希望和光明,山河不忘,渐盛之年,当思周总理。
42年前:1976年1月8日9时57分
囯之大殇,山河悲痛,人民不舍,音容宛在,永世不忘。
山河尤忆周总理,
中国坐拥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来,唯有周总理,天下为公,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
混乱不堪的中国,在一间并不突出的私塾中发出中国最强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出这句话的人,从此未有一言一行不是在践行他的梦想,从黄埔军校到南昌起义,从西安事变到重庆谈判,从长征路上到新中国成立,从百废待兴到渐渐回暖,从对美外交到对日外交,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寸步不让。从黄河花园邢台地震,从检查出病情后依旧奋斗在一线,到最后一次出席中央全会,周总理的身影,总出现在最前方,当周总理身影出现的那一刻,国人的心是放在自己的肚子里的。
鞠躬尽瘁为革命,人民热爱您。——《绣金匾》。
诚如《绣金匾》歌词所写,周总理,无论是从年幼在学堂,还是暮年在病房,周总理依旧心系祖国,心系人民,最后的光阴里,周总理会见诸多重要国家领导人。
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周总理
这是周总理送给年轻人的第二句名言,周总理,就是这样的和蔼,邢台地震的一碗水,对待工人的有礼等等,无不显示周总理为人谦逊有礼,和蔼可亲。
邢台地震发生后,一切阻断,周总理彻夜未眠,随后的第二天火速飞往邢台,亲自在天灾第一线。
侯老说:那次有幸和周总理近距离接触,聆听他的讲话,目睹他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人风采,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周总理的宝贵一生,是中国的福音,周总理永远都在困难第一线,风雨路上,峥嵘前行。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首任总理,他与人民已是血肉相连,心心相印,他的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了中华之崛起,他东渡日本,西赴欧洲,风萧萧,路漫漫,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新中国能稳定发展,频繁出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得到国际多国认可,参加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震惊世界。
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是谁?
应该是雍正,雍正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件,满文奏折6600件,平均每天批阅奏折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有的奏折上有1000多字。雍正既继承了康熙大帝的历史遗产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为乾隆繁盛准备了条件。应该说雍正在位期间最为勤政,而且政绩卓然。
我提三个。隋明帝杨广,清世宗胤禛(雍正),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许多回答已介绍了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这里就不再详细探讨了。当然最勤劳的还有一位是周总理,但周总理非皇帝,这里暂且不提。
这三个人其中杨广称帝14年,雍正称帝13年,拿破仑称帝11年,执政总计15年。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虽然雍正可能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但雍正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批阅奏折上了。现存史料中,我们能够发现雍正皇帝许多奏折都存在和年羹尧、和硕怡亲王等人的白话文调侃、互娱等,很多奏折朱批比原文还多。类似下图。
这三个人其中杨广称帝14年,雍正称帝13年,拿破仑称帝11年,执政总计15年。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虽然雍正可能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但雍正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批阅奏折上了。现存史料中,我们能够发现雍正皇帝许多奏折都存在和年羹尧、和硕怡亲王等人的白话文调侃、互娱等,很多奏折朱批比原文还多。类似下图。
若论功绩,雍正远比不上我所讨论的杨广和拿破仑。
杨广是大隋的第二个皇帝。许多人印象中的杨广可能包括这些:“炀”帝,通过伪装夺得太子之位,非礼宣华夫人,荒淫残暴,密谋杀死隋文帝等等。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后世的大唐王朝故意扭曲宣传的,连其谥号“隋炀帝”都是李渊故意强加给他的这位表哥的,真实的谥号是“明”。——“明”字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褒义。由此可见一斑。
杨广是大隋的第二个皇帝。许多人印象中的杨广可能包括这些:“炀”帝,通过伪装夺得太子之位,非礼宣华夫人,荒淫残暴,密谋杀死隋文帝等等。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后世的大唐王朝故意扭曲宣传的,连其谥号“隋炀帝”都是李渊故意强加给他的这位表哥的,真实的谥号是“明”。——“明”字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褒义。由此可见一斑。
杨广20岁时,就统帅50万大军发兵平陈。虽然有人说真正的主角是高熲、杨素,但我想说的是,作为最高统帅,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干、完全彻底挂虚衔。从后来杨广平叛、兴建江南、征服吐谷浑等重大举措来看,杨广完全有资格统帅军队平陈。
并州总管时期,年轻的杨广担任防范北方突厥的重任。
扬州总管时期,杨广平叛江南。由于担心叛乱持续,杨广努力学习江南文化,尽力以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励精图治,发挥自己的才学,使得江南经济迅速恢复。正是由于杨广在江南的经历使得他有了充分地远见卓识,登基皇帝后,杨广决定开通大运河。后世所说杨广开通大运河为了游玩,去扬州看 “琼花” ,简直有辱国人智力。杨广为了更容易接近普通人,坚持学会了江南的吴侬软语。
扬州总管时期,杨广平叛江南。由于担心叛乱持续,杨广努力学习江南文化,尽力以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励精图治,发挥自己的才学,使得江南经济迅速恢复。正是由于杨广在江南的经历使得他有了充分地远见卓识,登基皇帝后,杨广决定开通大运河。后世所说杨广开通大运河为了游玩,去扬州看 “琼花” ,简直有辱国人智力。杨广为了更容易接近普通人,坚持学会了江南的吴侬软语。
大业元年(605年),科举制开始正式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动用大批民力,营建东都洛阳,至第二年正月峻工,前后历时仅十个月。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批军队官员随从等从京都出发西巡,一直巡行到今天的张掖,这是我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中巡行最远的一次。杨广的这次西巡并不是纯粹的巡行,更不可能是许多人所说的游玩,而是一次有着明确目的的亲征。这一次西巡中,隋炀帝彻底打败了吐谷浑,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海西四郡,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青海地区纳入华夏大地,和汉武帝第一次将新疆地区纳入华夏大地有着同样的重要性。
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开始了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开始了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杨广短短14年的皇帝生涯中,颁布《大业律》,完善科举制,进击占城、修复长城,开通大运河,兴建东都洛阳,征服突厥,征服吐谷浑,征讨流求,三征高句丽,平叛江南,安抚江南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每一项事件于中国历史都有着重大影响。有人统计过,杨广这14年的皇帝生涯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外巡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工作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工作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