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谢谢小秘书邀请。

徽商定义

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 ,说的是安徽人会做生意。

历史上的徽商,并非指所有安徽商人,而是指旧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商人的总称,大多都是家族式经营。

徽商多为落第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无奈之下只得舍本逐末成为商人。徽商虽然地位低下,但文化素养极高,不霸道,不张扬,气质儒雅,待人诚恳,诚信经营,使得徽商有着不错的口碑。

徽商成因

《江南通志》云徽州”咸有溪山之胜,然岭谷险陋,壤地硗瘠,水湍悍,少潴蓄。不雨易枯,骤雨则山涨暴至”。 七山二水一分田,发展农业的缺乏基本条件,而人口又与日俱增,迫使徽州人背井离乡,外出经商谋生,但河网密布,沿江向东可至南京,向西可达武汉。

明、清时期,徽商极盛。无黟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在长期经营中相信“财自道生,利缘义取”,逐渐形成了“诚”、“信”、“义”、“仁”的商业道德。

丝、棉、盐、茶等物产成为徽商的主要经营物资。临近的江浙盛产丝、盐,因安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安徽在朝为官者众多,很容易获得盐引(盐业经营许可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都是经徽商之手推广至全国;安徽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歙县)、宣纸(宣城泾县)、歙砚(徽州歙县)几乎垄断了整个官场,成为高端产品的象征。

丝、棉、盐、茶等物产成为徽商的主要经营物资。临近的江浙盛产丝、盐,因安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安徽在朝为官者众多,很容易获得盐引(盐业经营许可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都是经徽商之手推广至全国;安徽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歙县)、宣纸(宣城泾县)、歙砚(徽州歙县)几乎垄断了整个官场,成为高端产品的象征。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徽商代表

①祁门县程承津、程承海俩兄弟因经商致富,家资以万计,乡人称老大为“十万大公”, 老小为“十万二公”,他俩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

②休宁县汪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③祁门县马曰琯客居扬州,经营盐业,与其弟马曰璐称为扬州二马。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四库全书馆设立时,他家捐书达到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

④歙县鲍漱芳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嘉庆时期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

⑤绩溪县胡雪岩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御赐黄马褂。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是中国商界的一个传奇。

⑥歙县程霖生继承父业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

⑥歙县程霖生继承父业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徽商故里

徽商致富后荣归故里,便大兴土木,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彰显其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宗耀祖,或树立牌坊褒奖女人…

徽商留下的徽派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歙县徽商大宅院、呈坎,黟县宏村、西递和南屏,以及绩溪县上庄等,已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人文景点,它们与黄山自然风光相映衬,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知道三国时期,吴国开始经营南方,徽州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这就造成了徽州人口众多,山多地少的困境,外出经商,成了徽州人最好的选择。徽商在唐朝宋时期就开始萌芽,明清时期,依靠盐法政策,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徽商达到鼎盛时期。但是,由于盐法的改变,加上徽商没有了进去精神,贪图享乐,以及西方商品倾销等等种种原因,徽商慢慢衰落了。

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知道三国时期,吴国开始经营南方,徽州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这就造成了徽州人口众多,山多地少的困境,外出经商,成了徽州人最好的选择。徽商在唐朝宋时期就开始萌芽,明清时期,依靠盐法政策,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徽商达到鼎盛时期。但是,由于盐法的改变,加上徽商没有了进去精神,贪图享乐,以及西方商品倾销等等种种原因,徽商慢慢衰落了。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徽州位于新安江畔,辖境为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和婺源(民国时期划归江西)等地。徽州山路崎岖,陆行不便。唯有新安江黄金水道可畅行无阻,由此至钱塘江再汇入大海。徽州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外出经商已经成为徽州人代代传承的风习,以致“服农者十(分之)三,服贾者十(分之)七”。

他们走南闯北,即便是山陬海隅,孤村僻壤,亦不无徽州经商之人。如胡适所说: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长江流域商业活动已呈繁荣趋势。东晋建都建康(今南京),中原资财大半随之南迁,经济活动中心由北移南。经济生产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刺激着江、浙、皖主要城市的商业活动。

早在隋代以前,宣城、毗陵(今常州)、吴郡(今苏州)、会稽(今绍兴)、余杭、东阳等地就已是商贾集中的繁华市区。这些地区环绕徽州,商贸活动引发徽州与毗邻地区的物资交流,东晋时的徽州商人就这样乘势而起,萌芽成长。

唐朝时,徽州土特产资源极为丰富,除竹、木、瓷土和漆外,特别是茶的运销遍布全国,甚至漂洋过海,运抵国外。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的浮梁就包括徽州祁门西南乡,说明那时候徽州的茶叶贸易就非常兴盛。

唐朝时,徽州土特产资源极为丰富,除竹、木、瓷土和漆外,特别是茶的运销遍布全国,甚至漂洋过海,运抵国外。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的浮梁就包括徽州祁门西南乡,说明那时候徽州的茶叶贸易就非常兴盛。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徽州盛产茶叶,是因为徽州山多田少,山民为了生计,大量种植茶叶,以茶叶为生的山民占到十之七八。山民的衣食、日常生活用品,上交朝廷的赋税,都从茶叶中获取。每年二三月分,茶叶上市的时候,各地茶商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除了茶叶,徽墨、歙砚,也堪称徽州二绝。徽墨首创于南唐末期的奚超父子,南唐后主李煜盛赞徽墨,敕封奚超父子“墨务官”,并赐姓为李。徽墨名叫龙凤墨,歙砚取材于婺源龙尾山,故名龙尾砚,这两样都是给宫廷的贡品。五代时,绩溪所产的龙须纸,质地洁白光滑,也可谓徽州名产。这几样文房宝物,受到文人墨客们的追捧,甚至连南唐后主李煜也非常喜欢。茶叶,墨宝这些产品,为徽州人打开了他们的商业之路。

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杭州本来是个规模比较小的市镇,建都后,赵构便大兴土木,筑宫建殿,仅御花园就有四十余所。而那些达官显贵们也毫不例外,纷纷修园子,建楼阁,很快杭州就成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变成一做大都会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的规模可见一斑。

大兴土木必定使得杭州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徽州人从这看到了商机。杭州本来就是“闽商岭贾”的集结之区,徽州商人把土特产售与闽粤商人,再把闽粤地区盛产的木料、石料等转运内地,徽州人把这些原材料由新安江泛流而下直达杭州,由此,富商大贾便应然而生了。如此暴富暴起,自然刺激更多的徽州人经商。

大兴土木必定使得杭州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徽州人从这看到了商机。杭州本来就是“闽商岭贾”的集结之区,徽州商人把土特产售与闽粤商人,再把闽粤地区盛产的木料、石料等转运内地,徽州人把这些原材料由新安江泛流而下直达杭州,由此,富商大贾便应然而生了。如此暴富暴起,自然刺激更多的徽州人经商。

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 华夏历史

明朝建国后制定了盐法,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来换取食盐,之后在指定区域贩销。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颁令改变盐法,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换取食盐,之后可以自由贩卖销售。这项盐法制度的改革,使得徽商开始起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的地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的地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历史上 徽商到底有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