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北海以前是广东管的还是广西管?
你好,北海以前确实归广东省管过一段时间,具体如下:1949年12月4日解放,当时为镇,归合浦县管辖(属广东南路专区)。1951年1月前为广东省辖市,同年5月委托广西省领导。1952年3月正式划归广西;1955年5月重归广东,1956年降为县级市,1958年降为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属湛江专区);1965年6月又划归广西。
钦州以前确实也归广东省管过一段时间,具体如下: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
其实,北海、钦州归哪个省份管都属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北海银滩、天涯海角、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还有每一个来到北海的人都一定要去的涠洲岛,去不了马尔代夫去不了塞班,不要紧,去涠洲岛就好了!钦州,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北海、钦州都超美der,欢迎大家来玩!
北海以前是广东管的还是广西管,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是广东湛江人,从小学开始就从各种读物和课本上知道湛江地区曾经管辖过钦州北海,所以很确定钦州北海以前是受广东管的。
但后来深入了解两广的历史,发现桂东南地区和粤西北这两个交界地区的历史变迁是很复杂的,两千多年来分分合合,不能简单地说谁管谁。
先秦以前钦州北海和广西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百越之地。秦朝占领岭南后,钦州北海和广东湛江茂名等地一同划入象郡,而广西部分地区是属于桂林郡,广东部分地区属于南海郡。这个时期还没有广东广西的划分。
后来两千多年,钦州北海和广东湛江茂名都是一体的,无论南越国时期,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
在唐朝咸通三年(862),管理两广地区的岭南道被划分为岭南东道与岭南西道,是两广地区第一次分东西,钦北和湛茂是属于岭南西道。宋朝时期也继承了这个划分,不过改名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钦北和湛茂是属于广南西路。
元朝时期广南西路撤销,归属湖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这个时期钦州北海是真正意义上受广西省管辖。
但这个时期很短,明洪武九年(1376),设置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并把钦州北海和湛江茂名海南一起划入了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也继承了这个建制,但是把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改称广东省,这500多年时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钦州和北海是属于广东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前十几年,钦州北海一段时间受广东管辖,一段时间受广西管辖,直到1965年钦州北海再一次划入广西,才稳定下来。
所以说是钦州北海以前曾经是广东管也曾经是广西管,60年代前出生的钦州北海人比较认同广东,60年代后的就比较认同广西了。但总体来说是桂东南和粤西北地区千百年是一体的,无论方言习俗都是很接近,两地的人员交流往来也很频繁,所以可以说两广是一家人。
化学肥皂、牙膏等个人卫生用品是何时、以什么形式传入我国的?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个人清洁,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但是,我国古代人用的清洁用品和今天人们的用品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异是从近代形成的。
化学肥皂
古代中国人是不用化学品合成的香皂的。主要使用天然的植物香皂。
首先是皂角,也叫皂荚,是古代中国人用于清洁的天然用品。皂角中含有皂甙,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有去污性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它的制作方法:“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和现在的香皂相比,形态上很像。魏晋时候还有一种洗涤剂叫“澡豆”,就是以豆子研成的细末作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现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肥皂,是在近代传入的。肥皂最早传入时间不详,比较可靠的记载,见于1854年英商在上海做的广告。1860年以后,上海的洋行已经批量进货,如公利央行有广告“吕宋肥皂一百箱,每箱三十八斤”,英商裕盛洋行“拍卖肥皂一千箱,每箱十二条”。
但当时,肥皂属于高档消费品。1889年,商业发达的广州口岸进口肥皂的数量是4365箱,价值2334英镑,对于广州这样一个辐射华南地区的通商大港说,肥皂进口量是非常少的,说明使用者很少。
同一年,在长江流域,一位旅行的外国人看到,一条肥皂被切成32条在卖。老百姓抱着一种新奇的心理尝试使用肥皂。但在数年之后情况已经发生变化,1894年,全国进口了价值38万两白银的肥皂。甲午战争后,肥皂大量输入,而且各种香皂也源源不断传入。20世纪初,北京民众已经十分喜爱外国的香皂,特别是奥地利维亚纳陶奇克公司制造的黑香皂,以致爱屋及乌,连香皂的包装纸因其有香味也受到喜爱。
刷牙用品
人们很早就知道,口腔若不认真护理,将会成为细菌的繁殖场。
从化妆品的范畴讲,女子如何修饰自己的脸部,如果牙齿不洁白,那将是最难看的事情。因而,口腔清洁剂自然就受到了较多关注。牙刷未发明之前,人们多使用盐水、茶水、酒水或醋来漱口,《太平圣惠方》记载了最早的牙膏制造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明代《明医类案》《千金方》等医书也记录有多种刷牙水的制法和治疗风热牙痛之法。
近代,西方商品大量倾销到中国城市,广告中有所体现。例如,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货以更大的规模、更快捷的速度运到上海。外国洋行的数量从40年代末的几十家增长到70年代的三百多家。在《申报》广告栏,洋货店、洋行的广告占了绝大比例。所售卖的商品种类繁多,其中日用类清洁用品较多:洋油、洋皂、香水、牙水(牙粉、牙膏)等。
近代的口齿类化妆品,也主要是供清洁和护理牙齿之用,以牙粉和牙膏为例,按其性质,可分为碱性、酸性和药用三类,有去垢的功效,并且对牙齿没有损伤,它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齿牙洁白,因为清洁,所以多少会有些防蛀的功效,同时呼吸也感到芳香愉快。近代牙粉的种类众多,有美女牌、百花牌、三星牌、清凉牙粉以及消毒药水牙粉等众多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中国历史上谁曾经便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中国历史上谁曾经便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