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歌舞片有什么?

歌舞片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类型片种之一,它是伴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而诞生的。1927年华纳公司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标志着一个新的类型电影的诞生。

《爵士歌王》采用通俗的平民化音乐,由明星艾尔·乔尔森主演,直接面向摄影机说唱,感染观众。《爵士歌王》全片只有5首歌和两句台词,还只是歌舞片的雏形。1929年,《百老汇的旋律》是第一部全部由歌舞和对话组成的电影,同年拍摄的《歌舞大王齐格飞》则将歌舞片发展推向高潮。

在30年代以前,歌舞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讽刺时事为题材的小歌舞片,如恩斯特·刘别谦导演的《璇宫艳史》(1929),还有一种是多人表演、场面宏大的仿百老汇剧场歌舞片,代表作就是《歌舞大王齐格飞》(1929)。

历史上的歌舞片有什么 - 华夏历史

1932年《第42号街》问世,标志着歌舞片的经典模式——“后台歌舞片”的诞生。这种歌舞片大都是以台上排练节目的过程为经、以舞台艺人的幕后爱情纠葛为纬,台前幕后相互交织而成的爱情歌舞片。歌曲和舞蹈大都表现排练节目逐渐成熟的过程,它与表现幕后爱情瓜熟蒂落的戏剧场景融为一体,通过揭示舞台幕后或好莱坞电影圈的生活给观众娱悦。

在所有“舶来”的音乐体裁样式中,“opera”大约最令国人感到陌生隔阂。别的暂且不提,仅从“opera”被翻译成“歌剧”一事便可看出其中存在的误解。“opera”一词不仅原本并没有“歌剧”的意思(源出意大利语opus――“作品”的复数形式),而且就其真正的内涵而言,也绝不仅仅意味着“歌唱的(或带歌的)戏剧”。或许,opera的本来含义更接近“音乐戏剧”,但这又会与瓦格纳的“Musikdrama”(通译为乐剧)相混淆。无论如何,opera在中文语境中既已约定俗成被称为“歌剧”,我们对此当不必过份认真。毕竟,“名”与“实”,称呼与本质,并不是一码事。但是,中文里找不到opera的确切对等词这一事实提醒我们,“歌剧”是一门“异种”艺术样式,如想求得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可能需要我们双倍的努力和耐心。

歌剧的这种“异种禀性”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我国歌剧事业的举步维艰。曾几何时,我国音乐界中对歌剧“民族化”的争论何其热烈,但最终却无法达成有说服力的结论;歌剧的发展与我国传统戏曲的关系似乎永远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也曾听到过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歌剧的关键是“宣叙调”问题的突破;还有许多人想当然地一概而论,西方歌剧重“乐”轻“戏”,戏剧价值很值得怀疑。而当上述(此外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在理论上得到真正澄清时,我们的耳旁又斜杀出一个“程咬金”的声音:“音乐剧”正跃跃欲试登场亮相。“音乐剧”的商业效应和艺术魔力,冲击着我们原本并不成熟、并不稳固的音乐戏剧观念,因而歌剧究竟是什么,在当前似乎越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世界历史朝代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世界历史朝代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的歌舞片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