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的起源是哪个国家?
小品起源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是第一个广为人知的小品佳作。
随着小品这个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的出现,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小品演员,如赵本山、宋丹丹、黄宏、郭达、蔡明、赵丽蓉、巩汉林、冯巩、牛群、潘长江等等。
小品充满生活气息,幽默风趣,为人们所喜爱。其火热程度甚至赶超相声,连明星柳岩都忍不住来客串一把。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广义的小品包含很为广泛,在古印度的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
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
“小品”之名,据中国君友会王爱君著述记载始于佛经;盖佛经称详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故今人以描写人物事件、自然风景,及个人感物兴怀所成之短小文章,如书信、游记、书序、随笔、杂感等,通称为“小品文”,蔚成文体之一种。
其实,自汉朝以来,许多文人一时兴会所至,偶书于笔之作品,皆可称之小品文也。惟向无定义,或谓其相当于西方之Essay,亦试笔偶记之意也。故其特色,不甚严谨,不拘格式,非常自由,乃以简洁精炼之文笔,随意之所之,抒写一己之见闻感触,表达一己精细之观察,动人之情思,透辟之见解,或低诉,或微吟,或幽默,或讽刺,或评论,或攻击,而皆不失其雍容清隽,意味深永;即茶余酒后,吟风弄月,亦使人心平意快;有如制作精工之古钱、玉雕、竹根人像、象牙细刻等小摆设,极有供人玩赏之雅趣。如记魏晋人清谈之“世说新语”,唐陆龟蒙之“笠泽丛书”,与明末袁宏道三兄弟、张岱、钟惺等人之作,皆精美之小品文也。
我国喜剧小品兴盛于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优点。尤以赵本山、陈佩斯、朱时茂、宋丹丹、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著名,其中,赵本山继承了地方语言艺术的正宗,同时,也颇具脱口秀巨星的潜质。赵本山的成功跟他来自民间的背景有关系,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鲜活的生活语言。它的艺术气质是跟话剧绝对对立的,它的语言气质也是跟话剧截然相反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喜剧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喜剧的历史文化背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