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记载长江特大洪水是哪一年?当年淹没了哪些地方?
对于长江这么一条有脾气的大河,历史上大洪水不可能不留下痕迹,包括文献记载和水文地质痕迹。查阅历史资料,发现历史记载的特大洪水年有:1153年、1227年、1520、1560年、1788年、1860年、1870年、1896年、1905年、1917、1921年、1931年、1945年、1954年、1998年。其中1870年为特大洪水,水位最高,流量最大,称得上万年一遇。
头条搜索长江大洪水,介绍1870年大洪水的文章较多,大家都认可宜昌的黄陵庙木柱上留下过洪水过后的痕迹。上图(文字经过笔者放大处理)标注着“庚午年(1870年)洪水至此”,这个标处精准测量海拔为81.16米,发生在同治九年六月十六日,当年属相为“马”。1870年洪水有多大昵?
如果把1954年与1870年两次洪水水文测量进行比较,宜昌站1870年洪水位比1954年约高3.8米,宜昌河段洪峰流量达105000立方米/秒,持续了整整半个多月。
黄陵庙在哪里?上图中红1的位置,就在三峡水库下面不远处,直线距离7.5公里左右,修建三峡水库不可能不去黄陵庙看一看,并认真审核历史上水文资料,所以说三峡大坝参照1870年大洪水而修建,这也是给头条朋友留言:“你怎么知道1870年大洪水,按照这个标修建的“答复。
如果说黄陵庙是人为记载,有人为成份之嫌,我们还可以找一找洪水过后的自然痕迹,这是没有人为改动的嫌疑。
宜昌南岸边有一个叫考子岩的地方,比较陡峭,江边是无人行走的岩壁,没有人为足迹干涉。据说外国考察队到过长江中上游,传教士还在这一带活动,一些英文资料里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为什么古人说长江是天堑?
长江是天堑,这是毫无疑问的,别说古代,就是到了近现代,依然是阻隔两岸的天然鸿沟。而且自古以来,“天堑”一词几乎就是长江的别名。
《隋书·五行志下》:“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
明 张四维《双烈记·酋困》:“一则有长江天堑之险,二则有元帅甲兵之勇。”
更有国人耳熟能详的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等等,不胜枚举。
中国北方,几丈高的长城就能抵挡外族千年来的入侵。而长江或高峡深流,或波澜壮阔,在中国的大江大河或重重关山中,除了长江,谁能担当“天堑”一名?
在历史上,三国时期,吴国正是依托长江天险,和曹魏对峙。
南宋与金的分庭抗礼,也是以长江为界。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解放战争,蒋家王朝也企图凭长江天险与共产党解放军分而治之,可惜终成了黄粱一梦。
而位于长江之滨的南京之所以成为六朝古都,也正是依托长江天堑,来拱卫都城安定。
长江当然是天堑,但也是华夏大地上壮美的造物主杰作,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也被视为中华之“龙”。
古之天堑,到了今天,已然是中国大地上一道壮美的烙印,一个文明古国永远留存的历史图腾。
武汉在历史上做过几次都城?
武汉,简称“汉”,中国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166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四分之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北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建城开端,距今有3500年历史。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长江有多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长江有多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