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的简称及由来是什么?
中国各省简称及由来:
1、北京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2、天津
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重庆
重庆,古名称巴。隋改为渝州,不久废,唐复置。北宋改为恭州。南宋孝宗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
5、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简称吉。
6、辽宁省
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7、 河北省
相对于黄河为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因古代属冀州地区(大禹治水时,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
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
历史上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分别来源于什么?
在周代的文献里,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疆域。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和建立的国家。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而把北朝叫做“索虏”;北朝也自称中国,反过来把南朝骂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处于对立状态,所以他们都自称中国,且彼此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的说,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的中国范围,而且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如:汉朝的国号为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朝与外国签订卖国条约时签署的国名是大清。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从此“中国”一词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而且,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当然,鉴于中国历史悠久,所以它还有很多别称。
上一份察哈尔、热河和绥远还存在时的地势图。
(一)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中《孟子荀卿列传》,而且其中提到过战国时的邹衍的言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是赤县,或叫做神州。
(二)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之意。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另一种说法是:周朝人喜欢红色的艳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代华夏省略而来。
(三)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为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解上说,诸朱既中国也。”
(四)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国家叫中国。秦统一六国后,疆域中囊括了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既“中国”,华即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曾写道,“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从此点看出,此时的中国人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五)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大禹之子启建立的夏王朝。《史记》中《夏本纪》记载“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六)华夏,商朝时,其国力强大且人口众多,所以商人将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商朝本是属于东夷部落驱逐夏王而得天下,当时华夏族的人口仍然占了大部分,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七)诸夏类似诸华。
(八)中夏、方夏、函夏,这三者都是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解释道:“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此后,“中夏”既指“中国”。函夏,《后汉书》解释道“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的简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的简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