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冬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民俗?
冬天民俗有趣的在北方的民族很丰富,比如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满族人,祖先女真人是游猎民族,寒冷的冬季形成了一整套民俗,比如春节就安排的很细:
正月初一占鸡,清晨要往索伦杆子上放谷物或骨头碎末喂鸟,放鸟,以求吉利。初二占狗,满族有“黄狗救主”的传说美话,所有的狗当天都会得到一次饱餐。
初三占猪,满族人以北为上,很重初三,又叫“小年朝”,猪日不能吃猪肉,又要以猪话吉祥,这日接财神,家中贴着肥猪背上驮聚宝盆的剪纸,取“肥猪拱门”之意。
初四占羊,满族人有“红羊劫”的民间诨话,让大家不要出门,不宜离家,只有侄子可以看姑姑,这是满族姑奶奶在家中地位高的特权,其他人要在家收拾整理家务,也不做新的饭菜,把几天来剩下的饭菜和在一起大杂烩,称作“折箩”,这一天全家人一起吃折箩。
正月初五占牛。家门和店门要见新,挂幌子,放炮竹,而且可以出门讨赏钱,唱喜歌,农耕者要祭牛王。
初六占马送穷鬼,把节日存的垃圾扔出去,这一天满12岁的男孩最受欢迎喜爱。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狩猎”,即从“扔穷鬼抢财神”的游戏而来。
初七占人,满族人崇尚自然和顺,从初一到初六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的生日,初七则是人的生日。人日要尊重每一个人,家长也不能教训孩子,族长(穆坤达)在这一天要为当年满16岁的男丁举行+++,少女则要自制人胜、花胜等饰物,自己佩戴或相互馈赠,这是展示青春美好的一天。
初十祭石头,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石头的生日,凡磨、碾、碓、臼之类皆忌移动,恐伤当年的和气与收成。住山区的族人则要祭石神,严禁烧香,也用撒豆方式祭祀。
满族人大量移居关内,住居京城后,古人的这些民俗又对京味民间文化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冬至”应该是冬季除了春节之外最为重要的节日了,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式各样的仪式活动来过冬至。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古人会玩“九九消寒图”, 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81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全部花瓣涂尽了,也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九九消寒图)
有的地方还有“蒸冬”的习俗,有的是蒸窝头,有的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
(蒸饽饽)
有的地方会在冬至之前绣布鞋,冬至日赠送舅姑。《中华古今注》中写道:“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表示妇女从此开始做针线,同时也是为了图个吉利,所以,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中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
古代对成婚有许多代称,如合卺,你还知道哪些?
回答:古代对成婚有许多代称,如合卺,还有哪些?
古代传统婚姻的写法:将“婚姻”二字写作“昏因”。古代写作的“昏因”,谓“婚姻之道,嫁娶之礼”。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嫁,谓女适夫家;娶谓男往娶女。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际,谓之婚姻”,这些都是古人对婚姻的解释。
古代成婚的称谓有许多讲述,数也数不清,在这里仅列出以下(代称),供大家参考。
一、秦晋之好、秦晋之匹、秦晋之偶、洞房花烛、朱陈之好、拜堂成亲、百年之好、喜结连理、之子于归、二姓之好、鸾凤和鸣。
二、婚配、燕尔、大礼、结发、结婚、配偶、配耦、结缡、丝萝、成亲、完婚、宴尔、判合、牵丝、片合、牉合、匹配、结丝萝、朱陈、秦晋、连理、琴瑟、鸾凤、共牢、拜天地、婚嫁、嫁娶、合髻、花烛、鸳鸯、伉俪、伴侣,以及题目中提到的“合卺”。
“合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结婚礼仪的一部分,指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的新房内共饮交杯酒(合欢酒)。
传统婚礼仪式之一。即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举行于新郎亲迎新妇进入家门以后,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后世改用杯盏,乃称“交杯酒”。宋代并有行“合卺”礼毕,掷盏于床下,使之一仰一覆,表示男俯女仰、阴阳和谐的习俗,带有明显的性象征的意味。还有通过看掷于地上两个杯的俯仰来看日后夫妇是否和谐。有些占卜的意思,后亦以“合卺”借指成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上古代共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上古代共同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