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一村是哪里?
这个小村庄被称为“世界第一村”,它距离香格里拉75公里,即使是对于先格里拉本地人来说它也是默默的存在,他就是被人们称作秘境中的秘境—尼汝村。
这里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奇观标志性提名地之一,拥有最原生态的自然景色,民风淳朴,真正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原始森林犹如阿凡达里的潘多拉星球,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这里好像天堂般的存在。
绿的草、紫的花、蓝的天、白的云,清清小溪,这里是大自然的调色板,五色的花、深邃的水、参天的古树、山路绵延,风景如画,这里是凡·高的画布。
关于“云南第一村”是哪,有不同的说法。
玉溪大营街位于红塔区,这里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大营街抓住机遇,率先成为了一个新兴农村,这里畅通的道路、热闹的街景,焕发出新兴农村的勃勃生机。近年来,玉溪大营街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多所公园和基础配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体系。大营街有着亚洲第一的室内大佛、生态滑草场,吸引了许多游客。很多领导人曾先后来此视察,对大营街的发展给予了肯定。未来,玉溪将会着重打造成旅游小镇,大营街有着“云南第一村”的美称,还被评为 “国家园林城镇”、“全国文明村镇”等。
郑营村位于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同样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村内的三街九巷以姓氏、地理环境来命名,全村有四百多所四合院,保存完好的有近三十所。村内有著名的陈氏宗祠和郑氏宗祠,不但规模大,且工艺精湛,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村内宝塔、寺庙、亭台、楼阁和园林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村落风貌。有建设专家讲郑营村称为“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1999年郑营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民村”,有人也将其称为“云南第一村”。
冰岛村,在云南双江勐库镇,这里盛产冰岛大叶种茶,村子虽然偏远,但是村内古茶树数量众多,仅百年树龄的古茶树就有五万多株,五百年以上的树龄也有一万多株。冰岛村在古茶树、极边风情、民俗生态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味道。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大家也会有不一样的“云南第一村”定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第一,你心中的“云南第一村”是哪?
说到云南第一村,小编地道云南玉溪人有话说。
“云南第一村”当然是实至名归云南玉溪大营街。
大营街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南部,素有“云南第一村”的美誉。距玉溪市区5km,拥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营街抓住机遇,致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率先成为一个文明富裕的新兴农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云南第一村大营街汇溪公园
汇溪公园由号称“云南第一村”农民创办。具有现代园林特色的公园集中了纪念、娱乐、休闲、保健陶冶的多种功能。园内布局有:纪念区、盆景园、水上乐园、观鸟园、健身区、儿童乐园、垂钓野炊区、餐饮娱乐区、文化活动区、公园管理区节。
云南第一村汇龙生态园
玉溪市米线节每年举办根据地
大营街映月潭温泉
民居改造后的云南第一村—大营街
民居通过改造后的大营街实现了“环境生态化、产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新型农村,大营街致力建成集休闲宜居、生态观光、温泉度假、商务会展、美食餐饮、旅游购物、节庆展示和民俗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旅游小镇。这是小编眼中的云南第一村大营街。
如果你喜欢小编的回答请点赞关注,或有要补充的下方评论!么么哒!
“云南第一村”的名头向来争议很大!有高调得直接把名头写在门上的、也有闷声大发财家家都可能是千万富翁却藏在深山的;有历史上人才很多,却低调得要命的,也有云南、中国都容不下,被专家称“世界第一村”的...。
这里列出来,大家自己判断吧!肯定还有不服的,不服来辩!评论区见.....
冰岛不是岛,也不是北欧那个国家,而是临沧大山深处的:冰岛村。没听说说?如果是但凡对普洱茶有点了解的,不知道“冰岛”名头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冰岛村这个村虽然较为偏远,但山上有许多古茶树,相关资料介绍仅百年以上古茶树就有57022株,而五百年以上古茶树也有16664株,这些茶树采摘的茶叶制成冰岛茶,一斤能卖上万元,而且还供不应求!这里每家每户都住小洋楼,都有小汽车,据说身家都在千万以上。说它是云南第一村虽然没有经过考证,但却并不过分。
这么说肯定还有很多不服的:比如班章、布朗...,好多普洱的山头!
云南出人才最多的三个地方依次是昆明、大理、石屏,昆明是省会,大理是古国、是一个州,而石屏仅仅是一个小县城,而郑营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郑营当地有一句民谚“对门两翰林,三步五进士,举人满街走,秀才多如狗”说明人才之富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颁布了一个政策“徙南京大姓以实西南”,即把南京的贵族大姓家族随部队移民西南,到了云南后形成了两股支流,一是“兵屯蒙自”,当兵的去了蒙自;二是“士屯石屏”,士大夫和公子王孙到了石屏,所以蒙自成了中国有名的兵城,而石屏却出了很多文化人。
因为石屏的郑营代表云南第一个成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所以有“云南第一村”的称号,而辉煌已是明朝那些事...。
“尼汝”,很多人还没听说过的一个地方,长期生活在尼汝的++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耕半牧的悠然生活。
由于尼汝在世所公认的香格里拉秘境里,所以被人称作秘境中的秘境,是个“让人愿意醉死在那里”的地方。
2002年10月,“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已到尼汝关键阶段,封杀了云南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机会、“一句话顶一万句”的IUCN首席报告人吉姆·桑塞尔身临秘境尼汝时,他称这是他所走过的村庄中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保留较为完整的山村,还情不自禁地挥笔写道:“世界第一村……”
云南有哪些传统民居?
云南民居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能生动直观地呈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云南俗称为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不过实际中大部分是用木材建成的,真正竹子的极为少见。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木柱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木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竹楼的一端设有楼梯,拾阶登楼,先是走廊,正面是阳台。室内以木板隔成堂屋和卧室。楼顶呈A字形,覆盖以茅草编成的“草排”。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竹楼除傣族居住外,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德昂、布朗、基诺、拉祜、佤、景颇等民族也大多居住。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等地,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大多是由竹楼构成的,各民族的式样略有不同。
在古代云南,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房基一般用方石砌成,稳固牢实。门窗墙多以木雕和彩画来装饰,形象优美,技艺精湛。云南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类型的民居建筑,目前保存较多的主要分布在大理、丽江、昆明、建水、巍山、腾冲等历史文化名城和各个历史文化名镇、村。
土掌房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流域,彝、哈尼、傣、壮、瑶等民族都有使用土掌房的村落。还有迪庆藏族也多使用这种建筑,只是较少集中连片,同时考虑积雪因素,有些加了斜顶。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土掌房实际上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结构简单而扎实耐用,为了适宜居住的山区缺乏平地的农耕生活,就在土掌房梁架上横加铺木,铺木上放入松木劈柴,再以山草活泥,粘性土摊平锤实,造成一种平顶式建筑,平顶上可晾晒谷物和衣服。这样坚固的梁架和铺木,可在房顶上晾晒几十担或者上百担的谷子。而房顶在农闲的夜晚又成了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跳舞唱歌的好场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公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公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