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黄帝是传说还是史实,真实的历史又应该是怎样的?

炎帝和黄帝当然是传说,但数千年以来的传说或许有其真实的一面,其实历史书上我们也读过,炎帝和黄帝是两个部落的首领,是后人的尊称。传说黄部落在黄河一带,炎部落在长江一带,蚩尤部落在齐鲁一带,因为黄部与蚩尤发生矛盾打起来,闹大了,黄处劣势,邀请炎部落共同击败蚩尤,平息战乱,黄部落肯得到了发展壮大。后来黄与炎又发生战争,黄胜炎败。但也黄与炎的战争并不大,只是部落首领之间的战争,虽然炎败,部落成员仍在,并且众多,所以炎黄并称。其实是象征性,意义重大深远。最少也是远祖辈,我们今天称是他们的子孙,是没错的,合情合理。当然是传说,但或有其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民族精神,团结的精神,一家人的精。国人祭黄帝就是传承这种精。不像河南祭新郑,是封建的东西,有毒有害有愚弄和欺骗。经不起历史和科学的推敲,是对历史发展的一种扭曲。因为封建王朝影响。河南是可以称为中原,因为很多王朝在那定都,各地做官的可能在那落户生活,也有很多又到各地去做官落户,因此称之为中原,确实不假。黄帝庙只是皇帝祭祀方便建立庙宇,有什么奇怪。中国各地都有孔灵庙,难道各地都是孔子的故乡?都是孔子的出生地!新郑想搞个活动为地方创收是好事,搞个庙会祭祀没错,但把封建思想封建东西,拿出来宣扬,继续愚弄和欺骗,就大错列错。

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是印象深刻。原因有三,一是贤臣遇明主,一起去开创属于他们的时代,发自肺腑的为他们高兴。二是刘备的求贤若渴之心。三是27岁的诸葛孔明展示出来的谋士的镇定,远见和才华!附隆中对,诸位看官感受一下:

《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南阳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上的真实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上的真实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炎帝黄帝是传说还是史实 真实的历史又应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