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我们所说的“海上马车夫”指的是17世纪的荷兰,严格来说,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叫做荷兰的国家。

因为,尼德兰国内的北荷兰省南荷兰省实在是太有名,导致荷兰成了大家印象里的国家名称。

这个国家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王国的首都在阿姆斯特丹,但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包括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这让海牙成了荷兰的政治中心。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奥兰治的威廉

荷兰所在的低地地区,曾相继被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的统治。直到1568年,尼德兰联邦的清教徒(信教加尔文派)为反抗西班牙国王的迫害,发动了著名的“八十年战争”。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人类社会进程中前所未有的政权形势,有历史学家称其为“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

因为说白了,这个国家就是由各独立省份中商人阶层组建的,不赋予商人政治权利,赋予谁?这是也是之后,荷兰最重要的国家特征,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发展道路。

这边,商人们宣布独立了,但名义上的宗主国西班牙老帝国还没答应呢。两边还得接着干,一直干到1648年,西班牙终于扛不住了。西班牙菲利普四世签订《明斯特条约》,算是捏着鼻子承认尼德兰地区的独立。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油画——签订《明斯特条约》

荷兰在和西班牙比划的这八十年里,航海能力有了长足的进展,不过这时候他们还不是“海上马车夫”,而是“海上乞丐”

因为荷兰起义军没有正规的海军,水面力量是一群由水手、渔夫和码头工人组成的游击队。这支被西拔牙贵族痛斥为乞丐的海上游击队,凭借灵活的狼群战术,沉重的打击了西班牙占领军。终于,在英格兰、法兰西的助拳下,把西班牙老帝国揍趴下了。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一般国家独立后,最喜欢的干的事情就是四处踅摸,看看哪块领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

但商人立国的荷兰没这毛病,他们更看重的是赚钱,赶紧赚钱。由于国内地势实在太低,一旦张潮恨不能全国都淹水底下了。

自己没有资源,出去做生意最简单的就是转口贸易和运输,所以荷兰的运输业极为发达。由于商人是另一种思维模式的动物,他们甚至开出了令人惊讶的脑洞。

当时海上的贸易并不太平,横行大洋的海盗经常劫掠船只,因此各国的商船都装有大炮。

但荷兰商人发现商船被劫是有概率的,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没有武装的商船出现了。因为,按照荷兰商人的逻辑,商船就是装了大炮,也打不过海盗,还不如多装点货物,只要有足够多的运量,便能对冲被劫的损失。

还有一个关键点,装大炮的船为了准备海战,需要用很多硬木,不装炮的船造价可以低很多,而且多装货物可以降低运费呀,这谁能跟荷兰船主竞争?

就这么着,凭借搏命式的海上运输方式,荷兰船商打垮了所有竞争对手,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运输。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不久之后,荷兰商人又有了新发现,当时各国海关对商船贸易征税,并不是对货物称重,当时也没有称重的能力。

因此,各国都是对商船征收定额税,定额的标准是商船的宽度。于是,荷兰式的脑筋急转弯出现了。

荷兰船商特意设计了一种甲板小,肚子大的商船。这种体态笨拙、航行缓慢的商船,唯一的好处就是装得多,税还低。

正是在一次次的脑洞大开中,荷兰才从“海上乞丐”变成了纵横大洋的“海上马车夫”

除此之外,我们今天熟知的股票市场、银行体系、保险体系,都是荷兰人首创,或在荷兰发扬光大的。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马上就要踢俄罗斯世界杯了,一般国家足球队的队服都有本国国旗的元素。

荷兰国旗是红白蓝,可荷兰队是有名的橙衣军团,和国旗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之所以会有橙色球衣,原因还得说到,荷兰独立过程中的“八十战争”。战争发起前,德兰联邦本来比较松散,但为了对抗强大的西班牙帝国,需要一位首领将各城邦联系起来。为此,各城邦公推贵族奥兰治的威廉(Willem van Oranje)为统帅。他的名字Oranje,在荷兰语里是“橙色”的意思,为了纪念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荷兰球衣才会采用了橙色。

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庞大的船队,在海上如何解决一日三餐?

感谢提问。

导读

郑和的船队出海,除了乘坐所需要的船只外,还有马船、粮船、战船等,以确保食物供应和不受海盗袭击。

自明朝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二十八年的时间中,郑和率领船队远航七次,每次都从苏州刘家港出发。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船队规模最大时有二百四十多艘船,二万七千多名海员,到达过30多个国家,加深了东南亚及非洲沿岸国家对明朝的影响。

船队组成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分别是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据《明史》 、《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最后一种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因此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每日餐饮

出海前准备

因为船队规模大,所以在出海前,都会准备充足的粮食和淡水,以保证长时间的航行食用。我国古代的粮食以及蔬菜水果的储存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完全可以应对出海航行。

海上自给自足

海中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除了淡水资源和果蔬,海中应有尽有,不必担心没有吃的。

沿途贸易

郑和的团队中携带有大量的瓷器、丝绸等明朝特有的商品,用以沿途进行贸易,拓展海上贸易渠道。而当他们贸易时,完全可以从当地解决淡水资源等物资不足的问题。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 - 华夏历史

郑和的团队航行多次,有着充足的航行经验,而且航线也是几百年以来总结出来的。沿途的东南亚、印度洋沿线以及非洲东海岸都有港口供停靠,补充后勤。

白羽居士,为您答疑解惑。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呢?幸好当时随郑和下西洋的,手下有位名叫马欢的将领,将行旅见闻记录成书,于1416年完成《瀛涯胜览》,其中就记录了沿岸各国的各种食物。

热带地区无大米

《瀛涯胜览》记录了郑和船队途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锡兰、印度半岛、马尔地夫群岛及阿拉伯半岛等二十个地点的地理、气候、宗教、习俗及物产等。从中我们发现郑和船队“很有口福”,可以品尝到不同国度的各类食物。

马欢记述的地区都位于海岸线上,或在沿海溯流而上的河岸边,居民通常以渔为业。中国人摄取的肉类一般以猪、鸡为主,而++徒忌吃猪肉,崇信佛教者(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尊敬象、牛,忌吃牛肉。郑和船队所到之地,除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锡兰等地,多信奉++,故食用禽畜肉类,捨猪、牛,而就鸡、羊。猪的记录只见于占城、那孤儿王、榜葛剌,以及中国人聚居的爪哇、旧港,比较特别的是古里还有鹿、兔,祖法儿有骆驼肉。乳类及奶酪较不普及,只见于苏门答腊、锡兰及古里。

大米在郑和远航所经之地多有生产,如中南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但这些热带地区却「无大小二麦」。阿拉伯半岛兼产米麦,古里、忽鲁谟斯虽有麦贩售,然并非该地出产。船队所经之地,部分地区米麦全无。

如:满剌加田瘦穀薄,以沙谷米(西穀米,Sago)做饭;溜山是海中的珊瑚礁群岛,土地更瘠,灌溉困难,居民不识米穀。到达以上地区船员可能不免口腹受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上世界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上世界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海上马车夫”是哪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