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泉州哪些塔与航海有关?
宋元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极为繁盛,由南到北的海湾沿岸分布许多指明航标的塔。它们大多数还具有镇海安澜、避邪御灾的作用,反映了古代泉州忙碌的航海贸易。现在遗存下来的大概有七八座之多,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关锁塔与六胜塔等。
关锁塔
原名为万寿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座落于石狮宝盖山上,遥望着深沪湾。据史料记载,从宋到清的650多年中,泉州发生过大旱11次,造成了人民饥饿的情景。在饥困的逼迫之下,乡民大量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到菲律宾群岛谋生。姑嫂望夫的传说便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姑嫂塔的俗名也由此而来。该塔是仿楼阁式的八角形空心石塔,五层五檐,通高22.86米,底宽3.8米,最上面宽2.5米,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气势巍峨,有镇海之势,是古今泉州的重要风景名胜。
六胜塔
俗称石湖塔、日湖塔,还是一座佛塔,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元至正二年至五年重建。它位于石狮市蚶江镇金钗山上泉州湾晋江入海处,是宋元刺桐港通往海外贸易的第一座航标,是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其下的蚶江、石湖是古代泉州的重要外港。据说,在宋元泉州海外贸易发达时期,这里渡口竟达18个,常常泊满了亚非各国的近百艘船舶。该塔坐北朝南,浑体花岗岩石砌仿木楼阁式结构,八角五层空心,造型与泉州开元寺东西塔相像。它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每层设四门、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底围47米,高36.06米。技艺精巧,布局匀称,并有雀替、莲花护斗,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圭峰塔
在湄洲湾的环绕之下,坐落于泉州北部泉港区峰尾半岛岸边的岩壁上,建设时间应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现存为清雍正三年(1798年)重建。圭峰塔坐西面东,四角重檐空心楼阁式,为三层石构佛塔,通高6米。底座实心,座上第一层东面设一塔龛门,门两边镌刻阴书楹联:“作东南巨镇,起海国文明”,塔室内石壁上浮雕一泗洲佛坐像,座上第二层形制也类似,塔门楣上有“圭峰塔”3个阴文楷书,顶部为葫芦塔刹。圭峰塔处原有圭峰石,名称源于此,建塔的原意是为镇海安澜、避邪御灾,因所处位置高后成为一座天然航标。
此外,安平石桥一端的瑞光塔是围头湾石井江上的航标。石狮市鸿山镇伍堡湾的星塔,是船舶出入伍堡湾的航标。位于洛阳桥下游金屿村东畔高处的盘光塔,和位于惠安县张坂镇浮山村的浮山石塔等,都具有为海上船舶导航和镇邪祈福的功能。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在沿江、沿海、沿桥分布了许许多多的塔,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江名胜和历史人物有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江名胜和历史人物有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