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易水悲歌

荆轲刺秦王上路了,太子和那些宾客,都穿着缟素(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了易水河畔上。高渐离敲着筑,(注: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悲凉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走上前唱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图穷匕见

荆轲刺秦王用的匕首叫徐夫人匕首。徐夫人匕首由战国时期赵国铸剑名家徐夫人所铸,曾被燕国太子丹获得。

荆轲来到咸阳秦王宫殿,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都亢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用匕首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去年我从保定回唐山,途经易水湖畔小憩,仰望青山俯瞰湖水,发怀古之悠思。

唐代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写道: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徒木为信

战国初期,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齐威王朝见了天王之后,楚、魏、赵、韩、燕五国推他为霸主。只有秦国被冷落在西方一隅,中原诸侯还是把它当作戎族(落后、不开放的蛮人)看待,没谁跟它来往。

此时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也确实比中原诸侯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紧邻的新兴强国,魏国就时不时欺负它一下,要么抢粮抢人;要么霸占一大片土地走。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后,决定实行改革,以增强国力。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他首先搜罗人才,就下了一道命令说:

"不论是本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有本事叫秦国富強起来,就重用他,封给他土地和户口。"

这么一来,不少有才干的人跑到秦国找出路,实现"小目标"去了。

这时,故事的主角闪亮登场了。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卫国有个非常牛的青年叫卫鞅,他听说秦孝公招贤,觉得自己人生的机会来了,就赶紧跑到秦国四处游说,最后托关系找人终于得以面见大王。

早已做足功课的卫鞅向秦孝公讲了一整套的富国强兵的办法,受到秦孝公的赞赏。

秦孝公随即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并委托他负责变法的大事。

腹中确实干货满满的卫鞅,很快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变法条令,不过没有马上公布。因为卫鞅知道变法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一个令人大感意外的计划,浮出水面。

卫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大木头,并在城门旁贴了一张布告:📃

"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两金子。"

📃布告一贴出来,立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南来北往、走街串巷的人们都停下来驻足观看。

大家一边观看,一边议论。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木头就这样在南门外竖了好几天,一直没有人搬动。于是卫鞅又叫人贴出一张布告🧾,把赏金一下子提高到五十两。

可是人们看了这张布告,更加不敢相信了。

几天后,有个行人🚶经过南门时看到了布告。他就对旁边的人说:"管他是真是假,让我来试一试就知道了。"说完,他就把木头举起来扛到肩上,大步流星向北门走去。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一见有人把木头搬走了,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跟着往北门涌去,想看看结果到底如何。

扗木头的人一口气走到北门,当他刚把木头放倒在地上,卫鞅就已经赶到现场了。

卫鞅当众宣布:"赏黄金五十两。"说着,他便把五十两黄金亲自递给了扛木头的人。

扛木头的人与周围看热闹的人一下子都惊呆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又很快传遍了全国。秦国人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

卫鞅在得到全国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后,趁热打铁,立即公布并施行变法条令。

秦国经过十年的变法,很快富强起来。秦孝公为了奖赏卫鞅的功劳,就把商、於一带的十五座城封给了他。从此,史上卫鞅也称为——商鞅;他实行的变法,历史上称为"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 华夏历史

"徒木为信"这个典故就是出自"南门立木"这个故事,比喻许下的誓言,决不失信。

为此,宋代大文人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赞颂商鞅: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语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屈之子,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讲历史故事比赛题目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讲历史故事比赛题目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