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有哪些?
我不甚了解西方文化,很难说出有哪些文化冲突。
我只能对华夏之前的文化说出我的看法。至于与西方文化有哪些冲突,各位看客自己对照吧。
华夏文化的结构有四个基本点:
1,上层建筑:专制皇权。西方貌似是民主自由。
2,经济基础:小农经济。西方貌似是工商业经济。
3,意识形态:因循守旧。西方貌似是激励创新。
4,人性认知:性本善。西方貌似是性本恶。
华夏文化特色也有四:
1,传统文化是人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环境的浑然一体。形成的文化思想就是:自顾自的一亩三分地,短视的小农经济思想。
2,人为文化是统治者与智者联合倡导的。他们认为关起门来过好日子就很好了。他们的主要担心是造反。因此就倡导:弱势的忠孝中庸学说。只求稳定,抵制变革与发展。
3,专制者忽悠民众尽义务,而民众还认为:所得的利益是当权者的恩赐,是弱到了骨髓的愚民。
4,曾经的社会状态:
重道德轻法制,重诚信轻契约,重私利轻公德,重义务轻私权,重感性轻逻辑,重合群轻突出,重自保轻正义,重战术轻战略,重管制轻自由,重安稳轻发展,重变通轻规矩,重表面轻本质,重调和轻是非。
清末终结了皇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加入了“创新”这一元素,导致我们的科技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因循守旧这一文化元素的效果已开始弱化。
各位:见仁见智吧。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感谢和大家分享。
01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
古代先贤,仰观天象,俯察大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悟,总结出:中华文化核心是,道。
因此,中华文化源自天地,是对宇宙根本的认识。
空间是宇,时间是宙,时空相融一体即是宇宙。
创世逻辑,应该是:道——无极——太极——时空。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分支繁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硕果多彩。
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汉字而得保障。中华民族绵绵不绝,得益于汉字(天)、中医(人)、农事(地)的传承。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02西方文化之根源
西方普世价值观,是以资本推动的文化入侵。我曾经相对系统的论证过此结论,做简单列举。
西方文化的主流叙述的大致内容: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到漫长的中世纪,然后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后又产生了工业革命,后来就是民主制度,现代世界的现代性等等。
“十字军”东征主力军团行军图
11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经两百多年。“十字军”打到今天的小亚细亚一代,最终发现亚洲的+++地区保存了在欧洲早已消失的古希腊典籍。然后把欧几里得、托密勒、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重新从阿拉伯文翻译成了拉丁文或者希伯来文。
“文艺复兴”就是对古希腊各种经典著作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由一场浩浩荡荡的典籍翻译运动,引发的文化崇拜和文化认祖。然而,古希腊文明早已在公元前146年,随着希腊被并入罗马共和国而结束。
中间的文化断层,西方美其名曰漫长的“中世纪”。
03西方文化的东方起源
要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必须要以把握核心、分清主次为前提。
18世纪以来,随着欧洲的崛起,西欧中心迫不及待地将古希腊文明雅利安化,为自己的“文化根源”强行合理化。
然而更有趣的是,西方学者自己论证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源是来自高加索人种,是东方人种而非纯粹白种人。另外,文艺复兴翻译的典籍,保存在+++地区,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中国的许多发明就是通过阿拉伯世界在这个时期传到欧洲的。
因此,西方文化之根,乃是起源于东方,与中华文化有莫大的关联。
写到最后
时代在进步,文化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深入。
但前提是,
第一,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普世价值观;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源自天地,是核心是根本;
第三,西方文化根源于东方。
只有把握了核心,分清了主次,才能真正的实现文化融合,否则只能是大杂烩。
好的文化都具备包容性,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就行。
在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断裂式的文化革命,以科学技术为领头旗帜的现代意识迅速统摄了全球,人类历史为之翻篇。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朝代更迭的传承形式及源远流长的文明寿命,较之西方古典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也更加全面。中国文化的根源是《易经》,不论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还是各种术数无不是在解释易经或由易经衍生出来的(注意,佛家不是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所以给人感觉看重整体,多变,不确定因素多,主观因素影响严重,但不得不说,真的很神奇。
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说到底只是单纯的对事物的观察与规律的总结,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指导理论。所以给人感觉客观,严谨,精准,但死板没趣,很多事物无法解释。
科学技术本身与传统文化不应形成对立。西方科学发端的基础,一部分来自古希腊古典文化,一部分其实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西方文明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关联,至少起到了触媒催化的作用。另外,从层次系统上来说,科学本身只是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够资格于文化形成对等的矛盾关系,更不应对非直属的其他文化造成威胁。
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文化,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谨从本次抗疫中中西方采取的不同策略与民众的意识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凝聚力与自由主义
中国打的是遭遇战。病毒在武汉游荡了近一个月,当“人传人”被确定后,我们听到的是中央的一声令下“封城”!尽管开局不够完美,但随之而来的景象叹为观止:这哪里是封城啊?分明是封国,14亿的大国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全国人民一个心愿“足不出户,不给政府添乱。”全国人民聚焦同一个地方——湖北武汉,四万医护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全国所有的呼吸机全部搬到武汉。各省“搬家式”运送蔬菜、肉食等生活物资支援居家隔离的武汉市民。
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凝聚力”,这是+++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文化中注入的时代精神。这种凝聚力的效果无需多说,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人。
反观西方文化中“民主与自由”,也使疫情得以自由伸展。我们在封国时,马克龙还带这“娇妻”看歌剧、逛大街;约翰逊搞起了“群体免疫”,自己还“品尝”了一下病毒的“味道”;特朗普“比谁都了解病毒”,傲慢得只剩下了“甩锅”。而西方的民众呢?与中国“闭关”不同的是不戴口罩走上了街头“要自由”!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自由还在,命没了。”
美国,人口不足中国十分之一,目前的确诊率、死亡率均是中国的十倍!但依然看不到拐点!
二、“人命比天大”与“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的“凝聚力”文化还展现在“中国速度”上:
几天之内,两座“山”战地医院拔地而起,收治轻症的方舱医院威力尽显,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80岁的以上的治愈率是70%以上,多位百岁老人重获新生。中央的口号是“人命大于天”!
我们被这些奇迹深深感动的同时,看不明白的是西方:65岁以上的“老人”呼吸机要让给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对社会贡献大。市场经济中的“选择理论”“合理配置资源”被用到了人命上。这不是“壮士断腕”,这是人道主义灾难!
三、“人命在我不在天”与耶稣基督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人定胜天,人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自指导抗疫,73岁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科技公关,开发疫苗。广大医护齐心合力,拉回了许许多多临近鬼门关的人。
西方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更相信耶稣基督和神。但他们在哪里呢?纽约州确诊迫近30万,却只有1万多人住院治疗!真的要好好祈求上帝多多保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与美国在历史文化上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与美国在历史文化上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