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圆坟有什么讲究?

一般包括一不言二不做,三不烧。

“一不言”指的是上坟不要大声喧哗。毕竟上坟是一种庄严的事情,在农村要带上一些水果、点心,或者一些饭菜、烟酒去上坟,在城市里大部分人带上鲜花去上坟。

上坟不能大声喧哗,毕竟这是一种严肃的事情,而且也是一种悲伤的事情。古人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说法。所以在上坟的期间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吵闹,当然也不要过分的高兴。

“二不做”:一不要在清明节扫墓期间照坟墓的照片发送到网上,这是对先人的不尊敬。也不要别人家的坟墓照下来发在网上,这是对别人的先人不尊重。好多人现在为了做自媒体淘得网上的流量,在上坟期间录视频,或者是拍照片发到网上,其实这是一种传统不道德的行为。

二不要让孩子或者是孕妇去扫墓。这在我国农村是非常忌讳的,因为孩子或者孕妇体质比较弱一些,晦气有可能挡不住,会造成回家出现特殊的身体不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等风俗,其中扫墓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清明扫墓要带上纸钱火烛,美酒贡品。那么圆坟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长期日晒雨淋,有些坟墓会出现下陷,这时候需要圆坟,也叫添坟,就是往坟上添加干净的黄土。

圆坟一定要男丁,最好是死者的儿孙后辈,如果儿孙实在没空也可以花钱请人,但一定要男的,女人和孩子不行。

江西省萍乡市清明节习俗的内容?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传统祭扫燃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多次引发森林火灾致使林业资源损失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同维护绿色家园,2017年清明节我们以文明祭扫为主题,以倡导新风为抓手,确保清明节文明、安全、有序。

  发出文明祭扫倡议。萍乡市文明办和萍乡市民政局联合发出倡议:倡导文明祭扫,积极推崇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会、撰写追忆文章等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使文明祭扫成为一种习惯;倡导环保祭扫,在扫墓祭奠过程中做到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焚烧纸钱,不点香烛,不燃放烟花爆竹,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倡导安全祭扫,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做文明祭扫的带头人。

  强化文明祭扫宣传。四月初倡议书将刊发在萍乡日报上。上旬文明祭扫的内容将在萍乡市电视媒体和萍乡公交车的视频终端上滚动播出。将文明祭扫的主要内容精简成信息发送到移动客户端。各陵园要在醒目位置打出宣传标语。市内主要交通要道、公交车站、人口集中的小区悬挂宣传标语。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宣传,使文明祭扫逐步内化为思想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开展文明祭扫志愿服务。清明节祭扫期间,市文明办将派志愿者社会团体到全市各陵园开展志愿服务。一是发放文明祭扫宣传单;二是指挥交通和疏导人群,避免交通拥堵和人员拥挤甚至发生踩踏事故;三是开展禁燃禁放劝导,对携带烟花鞭炮的祭扫者进行说服劝导,力争不带燃放品和火种上山;四是提供黄丝带和心愿卡服务,通过黄丝带和心愿卡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明的习俗小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明的习俗小视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江西省萍乡市清明节习俗的内容,清明的习俗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