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廉洁事迹?

包公无私流芳百世

为了父母辞官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倒坐开封府

包公先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后又升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两任满后,他刚正清廉的英名已经传遍天下,因此调到了京城,任殿中丞,后来又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知谏院,还曾多次任地方官,如转运使。

铁面无私历史人物?

1、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2、海瑞

海瑞为官清廉,是个正直的好官。

他面对权贵直言不讳,多次触碰到他们的权益,甚至得罪了皇帝,差点被皇帝杀掉。所以他在官员弹劾下被罢官。

虽然他在官场不得志但深受百姓喜爱。海瑞把矛头指向了皇帝。

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任户部主事时,犯了傻劲,就多年来人们最最忌讳却没人敢说的事上疏皇帝,批评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结果被逮捕入狱,差点判了死刑。从此皇帝便不再信任他,加之有人趁机打小报告,于是被革职回家,闲居16年。

3、狄仁杰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后贬彭泽县令。

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

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4、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合肥历史人物廉洁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合肥历史人物廉洁故事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铁面无私历史人物,合肥历史人物廉洁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