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历史?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前身始建于1954年巴中师范学校、1958年通江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和1990年巴中市技工学校,2013年2月整合独立升格成为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0年02月,学校占地面积500亩(不包含通江校区),总投资14余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24.26万平方米;四个二级学院四中心一部一校区,开设26个普通高职专业,7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专任教师480人,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4年,创建的巴中师范学校。

1959年,创建的通江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1990年,创建的巴中技工学校。

2013年,巴中师范学校与巴中市职教中心、巴中技工学校合并。

2013年2月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录取批次为专科第二批次。

通江油田在什么地方呢?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通南巴区块位于巴中市,探矿权面积1074平方千米,距离普光气田仅100多千米。经过不断开发,目前,该区块天然气日产量已从2020年底的6万立方米升至14万立方米,预计年内将新建成年产能1.65亿立方米,成为普光气田增储建产重要补充阵地。

汉中红军路的由来?

汉中红军路来源语于1932年,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汉中开辟的一条红色革命交通线。它北起汉中南郑区大河坎,经牟家坝、小南海、回军坝、碑坝、前进,到达四川通江县,全程约200余公里,为苏区运输紧缺物资,转送革命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著名的“红色交通线”。解放后,为纪念那段峥嵘岁月,此路正式命名为“红军路”。

是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省道。

在汉中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条路就成为著名的“红色交通线”,为苏区运输紧缺物资,转送革命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后,为纪念那段峥嵘岁月,此路正式命名为“红军路”。

如今,红军路已成为一条著名的风景线,沿途的小南海镇通过发展茶叶、烟叶、旅游等产业,碑坝镇重点发展矿产、种植和养殖、蜂蜜和土特产等,两镇均已脱贫,并向小康路上快速前行。

达州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古代人物  元 稹 ( 唐代著名诗人)

元稹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唐 瑜 ( 达州第一位帝师)

唐瑜,字敬鼎,洪武十四年(1381年)奉旨任东宫讲官,负责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教养。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立为太子,第九和二十六子夭折,其余儿子均被封为亲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亡,立其子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叛,史料已记载落难的建文皇帝,他浪迹天涯,最后踏上了巴蜀大地,先后到过泸州、重庆、邻水、大竹、通江、巴中、南部、阆中和达县,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说。据考证,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建文帝病亡于达县龙滩乡中山寺。

李长祥(明末清初抗清将士)

《天问阁文集》的作者李长祥,字研斋,又字子发,自号石井道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生于达州市凤凰山麓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举进士,选庶吉士,入仕于朝。明亡后,在抗清斗争中,李长祥与郑成功、张煌言,屡仆屡起,抗节不挠。鲁王监国四年(1649年)进为兵部侍郎,为南明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抗清失败后,李长祥迁居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筑读易台,作文赋诗,以抒情怀,高风劲节,流露其间。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在其所著《鲒埼亭文集外编》中,用详实而生动的笔墨,大量地描述了明末的忠义之士,其中《前侍郎达州李公研斋行状》一篇,就是记载李长祥的事迹。同时接下来提到的唐甄就是李长祥的外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通江县新建乡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通江县新建乡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历史_通江油田在什么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