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孝廉科就是察举孝子廉吏。汉惠帝吕后都曾有诏举孝悌力田之举。汉武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基本政策,选拔统治人才特别重视人的品德。

根据儒家的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因此,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为汉代察举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察举孝廉原为两个科目,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就是举孝一人,察廉一人。然而终两汉之世,孝廉往往连称而混同于一科。被举者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儒经的儒生,被举后,没有官职者授以官职,原为小官者升为大官。

汉代举孝廉定为岁举,即各郡每年按规定人数举荐人才,送至朝廷,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自汉武帝之后,至于东汉,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有不少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起了化元元,移风俗的社会教育作用。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治也较清明。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察孝廉父别居的大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

敬字的两层含义是什么?

一:敬 <动> (会意。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respectfully] 敬,肃也。——《说文》 毋不敬何允。——《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 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敬诺。——《战国策·赵策》 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敬闻命关。——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敬让(恭敬谦让);敬诚缉熙(恭敬诚实而光明);敬身(施礼);敬慎(恭敬谨慎) 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treat carefully] 敬,警也,恒自肃警也。——《释名·释言语》 既敬既戒。——《诗·大雅·常武》。笺:“敬之言警也。”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居敬而行简。——《论语·雍也》 慎始而敬之。——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二、敬事(谨慎做事;恭谨伺侯);敬信(慎重而守信);敬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敬逊(敬慎谦逊);敬虔(庄敬++);敬明(谨慎严明) 尊重,尊敬 [respect]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北虽貌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敬学(尊重学问);敬服(敬伏。敬重佩服);敬事后食(先考虑国事然后考虑自己);敬老(尊敬老人);敬老慈幼(尊敬老人,慈爱儿童);敬老怜贫(尊敬年长的人,怜悯贫困的人) 有礼貌地送上 [茶、酒、烟等] [serve]。如:敬酒;敬烟;敬茶;敬奉(以物敬人的敬词);敬赵(完璧归赵;奉还) 敬 <名> 敬意或谢意 [present]。如:喜敬;贺敬 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gift] 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冯梦龙《警世通言》 又如:节敬;茶敬 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升字是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升字是什么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古代升字是什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