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国取消了粮票实行了多少年的粮食统购统?

1993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颁发,《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同年2月10日,上海市副市长最近宣布,上海全面放开消费品市场,取消市场供应的票证,在放开粮、油价格的同时,取消粮票、油票。

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被取消。5月10日,是北京市政府放开粮油购销价格第一天。粮票在北京也正式“退役”。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了粮票。这标志着一度与大多中国人形影不离、有“第二货币”之称的粮票,走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一个食品紧缺的票证时代终结了。

粮站哪年取消的?

1995年

因为195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开始实行交公粮的一年,此后交公粮补贴一直是国家对城乡居民实行的一项政策。

延伸内容:交公粮补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交公粮补贴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生活水平,成为了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站在1993年开始逐步取消。

粮站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粮食部门为解决中国居民粮食供应而设立的,主要负责粮食流通的储存、运输、供应等环节。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站这一组织形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93年,国家宣布取消粮票制度,标志着粮站功能的减弱。

粮站好像是在1982年取消的,详细如下仅供参考

据资料显示,粮站好像是1982年3月8日撤销的。 粮食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底下的一个部门,随着1982年粮食部的撤销并入商业部,地方的粮站也随之相继取消。

中国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田税改革?

中国田赋制度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我田田赋制度产生最早,也最有连贯性。在数千年中,田赋制度对我国经济历史以致整个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多种的、有时是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古代田赋制度的丰富遗产(包括有关的思想传统)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影响,使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它的了解和研究。

中国田赋史富有特色,也富有成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具有一个完整的演变历史,并依靠传统的自身力量完成了这一演变和发展。在我国田赋史发展的长期进程中,我们首先会注意和不能忽视的一个显著事实就是,田赋征收与徭役(或人头税、人丁税)征发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互相渗透、互相交织,有时达到一种难分彼此的地步,以至近代有人认为,人身负担也是田赋中的一种。当然,徭役和田赋决不是同类的税目,然而从中国赋役制度史即所谓“正税”史的角度观察,它的发展确实具有两条十分显著的脉络:一条是从人(丁)、地分征,逐渐将对人税摊入地亩,直到一切“正税”都从地亩所出,都变成对物税;一条是由实物赋税改变为货币赋税,这也就是我国赋役制度演变的基本进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代我国田赋终于实现了这种演变,它作为传统田赋制度的完成形态,一直沿用于近现代,以后才又发生新的变化。

在中国赋役史的早期阶段,田赋负担比较轻(实际上轻田税的思想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役的负担则比较重;另一方面虽然赋役征收形式是人、地分征,但二者之间又常具有微妙的关系。例如秦代(公元前221-207年),据估计,中国人口共约两千万人,成年男子大约仅有五百万左右;而在短暂的统治期内,造宫室、修坟墓、筑长城,以及南、北用兵,各项徭役合计,征发男丁总数不下三百万人。与这样的徭役负担相比,田赋负担就确实算不上什么了。因此,秦代的做法被后人批评为“舍地而税人”;当然,田税并没有完全舍掉,但从人而征的徭役显然占据了整个赋役负担中的最主要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粮食改革时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粮食改革时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1993年我国取消了粮票实行了多少年的粮食统购统_粮站哪年取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