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宿迁历史渊源?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酒都、下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宿州又被称为南徐州是因为宿州的“宿”在当地的读音问题。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改长江以北为南兖州,长江以南为南徐州,治所在京口(今镇江)

元明之际,淮河地区出现了真龙天子出世的传言,有善于望气的术士称,此“天子气”出现在江淮一带,于是元朝下令捕杀这名真龙天子,当时淮河以北为宿州地,淮河以南为濠州地,元朝在这个区域曾“三洗凤阳、七洗濠梁、九洗南宿州”。

宿州百科?

宿州,简称“宿”或“蕲”,古称蕲城,安徽省辖市。

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宿淮城市组群城市、安徽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号称世界鞋都,亚洲影都,中国云都。

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网球城市、宜居城市,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宿州襟连沿海,背倚中原,安徽省的北大门,有徐南形胜、江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等美誉。

宿州东邻宿迁、徐州,西连商丘、淮北,北扼菏泽,南接蚌埠。

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辖萧县、砀山、灵璧、泗县、埇桥区四县一区,市政府驻地埇桥区是全国最大的市辖区。

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舟车汇聚、九州通衢”,有着3700多年的郡县史,距今37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通济渠(汴水)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宿州有画家4万多人,是著名的书法名城,2015年中国演艺集团联盟在宿州成立。

宿州有陈胜吴广起义旧址、垓下古战场遗址、中国宿州白居易文化园、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宿州新汴河水利风景区、五柳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虞姬、朱温、刘裕、刘开渠、白居易、闵子、嵇康等历史名人。

宿州为什么有名?

宿州名称的来历是:东周时,宋国是个强大的诸侯国,弱小的宿国位于现山东济宁市的东平、无盐县境内,属宋国代管。公元前683年,宋国借故把宿国“迁于畿内以为附庸”。从此这里便有了“宿”这个地名。

唐宪宗元和4年(公元809年),因墉桥“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故置州以守,宿州这个地名从此开始,直到清未。民国时,改宿州为宿县。宿州,安徽省地级市,地处安徽省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交界,襟临沿海,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接壤,南临蚌埠市,西至西北与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毗邻。

安徽宿州的风俗?

历史上记载宿州“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现在是我国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泗州戏之乡”。2006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市”,1994—2007年,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馒头、饼。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宿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宿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宿州百科,宿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