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肃人那么倔?

甘肃地处西北边陲,地形复杂,气候干旱,人们生存环境相对艰苦,因此形成了一种坚韧、勤劳、朴实的性格。地处丝绸之路上,历史文化悠久,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开放、包容、豁达的性格。同时,甘肃地区也受到汉藏、++、汉回等多个民族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包容、宽厚的性格。总的来说,甘肃人性格的形成是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交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独特的特点。

甘肃近代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兰州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在西安爆发事变的同一天,距西安千里之外的兰州,东北军将领奉张学良之命在兰州发动了“兰州事变”。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陕西临潼扣押蒋介石,当晚七时张学良派飞机送手令来兰州,在省府秘书长、代行省主席职务的周从政,五十一军参谋长刘孝同等主持下,向驻兰州胡宗南部队及驻甘绥靖公署朱绍良部队发动进攻。朱部除拱星墩炮兵营外,其余仅有小抵抗,短时间内即解除其武装,打死打伤七十余人,俘虏一千二百余人,并扣押甘肃省会警察局长史铭及绥署参谋长章亮琛、总参议张春蒲等人,并公布张、杨八项主张,响应“西安事变”。

为什么甘肃特别多文化人?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这些历史和文化遗产为甘肃培养了一批批的文化人才,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前来甘肃学习、研究和创作。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甘肃特别多文化人的原因:

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甘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甘肃培养了一批批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化学者等专业人才。

2. 多民族聚居区: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为甘肃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才,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化人才前来甘肃学习、研究和创作。

3. 艺术人才辈出:甘肃是一个艺术人才辈出的省份,这里有著名的甘肃民间艺术、甘肃歌舞、甘肃戏曲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为甘肃培养了一批批的艺术家、编导、表演者等专业人才,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人才前来甘肃学习、研究和创作。

甘肃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有很多文化人。
首先,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多个民族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多元的文化。
其次,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激发了当地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多样且独特,这也为文化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和灵感源泉。
综上所述,甘肃之所以特别多文化人,是因为其历史、地理和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

甘肃省张掖市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郭汜

郭汜(?-197),又名郭多,张掖(治今甘肃张掖)人。汉献帝时权臣。董卓的部下,郭汜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伙同李傕、张济、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几年后,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

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366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433年在位。其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天玺三年(401年),建立北凉。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赵彦昭

赵彦昭(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唐中宗时进士及第,为南都尉。后为左台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赵武孟、赵彦昭是唐代张掖籍的父子诗人。赵武孟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著《河西人物志》10卷。

赵武孟

赵武孟,唐代张掖人。少年辍学,不爱读书,喜好打猎,终日以“驰骋佃猎为事”。他将所获的猎物,挑鲜肥的烹调后奉献给母亲,原以为母亲见到食物后就高兴,没想到母亲不仅不吃他送来的佳肴,反而哭着对他说:“你不好好读书,不思进取,这样游荡下去,无所事事,我有何希望?”武孟看到母亲很伤心,为他的作为发愁,从此发奋勤学,立志读书,后来考中进士。初官长安丞,后升为右台侍御史。著有《河西人物志》10卷,流传于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人的黑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人的黑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为什么甘肃人那么倔_甘肃近代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