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的好处?
文化遗产保护已达成国际性的共识。
这也是人类人性所必需。文化遗产,相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你父母、爷奶留下来的一个老物件、就是你老家故乡街角的一棵树、房顶上的一片云,那是承载着人类记忆的,是一种看的见的人文精神,可以给人类不能++的、独有的、抑或是极大的文化效用。相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历史的印记,可以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人类社会的进程、经验与教训、触摸历史遗迹,会萌生民族自尊,会获取知识涵养。。。。。。一个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人、国家和民族是强大的,是足以被他人尊敬的。一个数典忘祖、破坏文化遗产的民族和国家是无德、++的。。。。。。。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滋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蕴涵着深厚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载体之一。但作为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渐消失的危机,不仅将影响文化生态的平衡,而且也会束缚人类的创造力,对世界各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带来严峻挑战。对于陕西而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现实课题。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陕西不仅是周秦汉唐的物质文化中心,也是这一历史时期非物质文化的中心,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的重要代表地区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进展:
首先,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正逐步形成。显著成绩有:2006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共有24项成功进入名录,选出了四十多位传承人上报文化部; 2006年4月,西安鼓乐等145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4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民间音乐12项,民间文学两项,民间舞蹈25项,传统戏剧22项,曲艺15项,竞技1项,民间美术10项,传统手工技艺31项,民俗27项。
其次,扶持和发展民间艺术骨干项目。我省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项目,如安塞腰鼓、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省的农民画、剪纸、泥塑、木版画、皮影、韩城行鼓、洛川蹩鼓、岐山转鼓、旬邑唢呐、紫阳民歌等骨干项目迅速崛起,其中泥塑马、羊、枕头猪等被选为生肖邮票图案。长安古乐、石羊道情及一些稀有濒临灭绝的艺术品类也得到了有限的抢救保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维护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维护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