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十大民俗?
1、萍乡传统烟花制作技艺
萍乡上栗是中国烟花爆竹的发祥地。当地烟花爆竹生产历史悠久,烟花爆竹的发明者李畋便为上栗人。据《唐史》记载:“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据说他曾用自己发明的爆竹,帮助唐太宗李世民驱除山魈邪气,使其龙体康复。
2、莲花打锡
2000多年前,莲花就有锡制品。清康熙年间,皇上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锡钱币。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3、萍乡春锣
萍乡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每逢春节之后,报春人身背锣鼓,挨家挨户去告诉人们当年的家事季节,提醒人们注意及时播种、耕田。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普及,春锣演唱的内容开始改变,成为向人们恭贺新年、传吉报喜,并逐步发展到说人物、扬善贬恶的一种艺术形式。
4、莲花茶灯舞
“茶灯舞”又名“茶灯闹春”,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莲花县六市、高洲、坊楼等乡镇广为流传。
村民每逢喜庆佳节,常以“茶灯舞”上门祝福。每到一处,主人门外鸣放鞭炮相迎。表演者入堂屋,高喊“恭喜发财”等赞语。该舞蹈由15人组成男女群舞。它通过各种灯彩的舞姿变化,绘成了“双龙出水”、“蛟麻花”、“上南天门”、“蛇退壳”、“双龙摆尾”等一幅幅画面。
“茶灯舞”的表演形式特点是:画面多姿,载歌载舞、间有道白、滑稽多趣。
采荷曲古诗?
1.《采莲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2.《采莲曲》
南朝·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3.《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5.《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6.《采莲曲》
唐·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荷曲有关古诗,例如:
1.采莲曲
[唐] 郑愔
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
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
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2.采莲曲
[唐] 陈去疾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3.采莲曲
[宋] 四锡
南谿秋水深沦莲,南村美人来采莲。
莲花灼灼叶田田,芳桂轻桡兰作船。
采采红莲几成束,莲枝交衮相撑绿。
莲蕊满衣金粉扑,莲子为杯叶为足。
唱歌相并画舸舷,愿得采贤如采莲。
樊姬昔时进燕赵,几人精彩朝霞鲜。
中有二人贤於已,柔明婉顺君王前。
堪嗤羊侃锦绣妾,艳歌留怨朱丝弦。
请问到南山烧香可不可以自己带香进去?
可以
游客须知中没有标明禁止自带香进入,可以自带香拜佛。
南山大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的南山旅游区,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坐佛。高38.66米,重380吨,选材锡青铜铸造,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锡青铜铸件组合而成这座举世罕见的锡青铜释迦牟尼大坐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莲花打锡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莲花打锡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