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文化的特点?

夜幕降临,汾河的场景显得更为迷人。远处的高楼大厦在夜空中显得别有一番风韵,而汾河大桥配合上它的倒影,更加突出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总之,太原是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天又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水为墨、以绿为彩,绘就了一幅美丽的汾河画卷。

汾河流经山西的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等六市二十九县,全长713公里。

汾河在山西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重轻,是山西最大河流,为沿途灌溉、发电、工业和城市供水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汾河也是山西的母亲河。

明朝时山西有没有河水县?

明朝时山西有河水县。
在明朝时期,山西省确实存在一个名为“河水县”的行政区划单元。
该县的确切位置是在今天的临汾市尧都区一带,当时属于汾州府辖区。
河水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县城,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朝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的居住和生活。
随着历史的变迁,河水县也经历了许多兴盛和衰落。
但是,这个古老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被人们重视和传承。

明朝时期,山西境内并没有叫做“河水县”的行政区划。然而,山西省境内有一座叫做“河曲”的县城,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忻州市东南部,因为地处黄河上游,所以也称“黄河之滨”、“金沙水之畔”等。

河曲县在明朝时期划归山西省衡州府辖。在清朝时期,撤销了衡州府,河曲县隶属忻州府,直至民国时期改为县治。现在,河曲县已经并入忻州市。

山西省的山脉、河流及所属、流经县市?

山西省位于海河流域和入黄支流的上游,除北部有汇水面积不大的少数支流自内蒙流入我省外,河流均呈辐射状自省内向四周发散,汇入省外河流。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制约,省内河流兼具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在河流形态和河道特征方面表现为:沟壑密度大,水系发育;河流坡陡流急,侵蚀切割严重。在径流和泥沙方面,其特点是,洪水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年径流集中于汛期,枯水径流小而不稳。省内灰岩分布广泛,地质构造复杂,各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关系很不一致。河道切割到灰岩地层,特别是跨越构造破碎带的河段,枯水年区间径流量常出现负值,相反,有岩溶水补给的河流,在主要岩溶泉泉水出露点以下,基流骤然增大,又呈现出泉水补给型河流的明显特征。

山西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汇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卫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1956~2000年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86.8亿m。其中1980~2000年期间的河川径流量年平均值为72.89亿m。据统计,1956~2000年全省平均年出境水量73.92亿m。山西河流的开发利用对于山西乃至华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695km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 000km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10 000km、大于1000km的中等河流有48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苍头河、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北川河、屈产河、昕水河、蒲县昕水、潇河、白马河、乌马河、磁窑河、文峪河、段纯河、洪安涧河、浍河、涑水河、姚暹渠、亳清河、丹河,海河流域的南洋河、白登河、恢河、源子河、黄水河、浑河、御河、十里河、壶流河、唐河、沙河、牧马河、清水河、乌河、绵河、桃河、温河、松溪河、清漳河、清漳河东源、清漳河西源、浊漳河北源、浊漳河南源、浊漳河西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的河流的历史文化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的河流的历史文化意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明朝时山西有没有河水县,山西的河流的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