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通俗演义评价?

蔡东藩先生的这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写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为通俗史著的经典。

如何评价《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首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演义》)的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清末民初,其时西方的思想已正式涌入中国社会但仍未久,总体而言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仍然十分陈旧。

全书对于深层次的分析和思想可以说难以寻到。《通俗演义》以演义的方式诠释、阐述历史。但文笔并不足够生动;同时阐述的历史也并非完全真正的史实,加入了大量的小说笔法和作者自己的观点。文学上、学术上都完全说不上是上乘之作。所以并不如何推荐。楼主如果想了解古代历史,最好要结合深刻的分析和详实的史料来看才效果最佳。历朝历代的历史,如果要看原始的史料,自然是《二十四史》;如果认为文言晦涩,篇幅过大,那也不必刻意去看。阅读一些较简洁内容适当的历史记载即可。至于分析之类,也要靠多方面的积累。

楼主说的有理。蔡东藩的这套演义,半真半假,半正半野。有的事捕风捉影,有的事又确实像是野史。如写秦皇,隋炀帝,李渊,李世民的这些历史,偏于极端。不符合历史,尤其是《史记》,《隋唐史》《旧唐史》《新唐史》。我说过《史记》《二十四史精编》《资治通鉴》。

霍去病历朝历代评价?

1、黄道周:“骠骑将军,名曰去病。出塞远征,常缴天幸。浑邪欲降,众尚未应。去病往迎,执回成命。欲亡斩之,请王入境。上教学兵,方略自胜。上为治家,志在平定。未将若斯,忠勇可敬。不惜士饥,是其一病。”

(“骠骑将军,名叫霍去病。出塞远征,经常上缴幸运。浑邪想投降,大家还不应。霍去病去迎接,抓回成命令。要没有杀了他,请您入境。上教学兵,方法自制。上为治理家,志在平定。没有要这样,忠勇值得敬重。没有护士饿,这是他的一个病人。”)

2、王夫之:“武帝所遣度绝幕、斩名王、横驰塞北者,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苏建、公孙敖之流,皆拔起寒微,目未睹孙、吴之书,耳未闻金鼓之节,乃以用其方新之气,而威行乎朔漠。”

(“武皇帝派遣度穿过沙漠、杀名王、横驰塞北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苏建、公孙敖的流,都拔起贫寒,眼睛没有看到孙子、吴起的书,你没听说金鼓的节奏,是因为用其正在新的气,而威行走于沙漠。”)

3、李继白:“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苻秦则邓羌、张蚝。” (“没有敌人的将领在古代能得到几人了,汉那霍去病,三国赵云、马超就,前秦苻坚就邓羌、张蚝。”)

4、蔡东藩:“卫青之屡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师无功,去病独能战捷,枭虏侯,擒虏目,斩虏首至二千余级,虽曰人事,岂非天命!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

(“卫青的屡次立功,具有幸运,而霍去病也是这样的。六军无功,霍去病能战胜,被虏侯,擒获眼睛,斩敌首到二千多人,虽然说别人的事情,这难道不是天命!汉武帝诸将,首推卫青、霍去病,另一个舅舅一甥,他出身相同,他的成功又同,也是汉史中的一个奇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蔡东藩中国历史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蔡东藩中国历史评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朝通俗演义评价 蔡东藩中国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