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医学及其形成背景?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杨林。据苏石《兰茂评传》考析: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被征往云南,后编籍屯戍杨林千户所的河南洛阳人。兰茂有弟2人,名廷俊、廷瑞。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早逝。
从历史背景看,兰茂父辈很有可能与名将蓝玉有关系,不是兄弟、叔侄也是朋友、党羽。他是个大孝子,“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见《滇南本草》务本堂序)。而对父亲却讳莫如深。从有关资料上可以知道兰茂兄弟及子孙的名字,却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只言片语。兰茂祖籍洛阳,其父辈于1381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带30万大军进云南。后来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功臣,入滇的三位将领无一幸免。其中单“蓝狱”牵连致死者达15000人。他早年隐居,出于避祸,避开了蓝胡案件的牵连。
兰姓古代诗人?
兰茂(公元1397年—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今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据明正德《云南志》记载,录兰氏部分著作目录如下:《玄壶集》、《鉴义折衷》、《经史余论》、《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韵》、《秋香百咏》、《草堂风月》、《苹州晚唱》、《韵略易通》、《金粟囊》、《中州韵》、《声律发蒙》、《四言碎金》等。兰茂70岁时,作《七十自赋十首》,是兰氏一生的真实写照。
兰茂(1397年-1470年),字廷秀,号止菴(或作止庵)明初云南嵩阳(今昆明嵩明县杨林镇)人,医药学家,音韵学家和诗人。
兰廷瑞,(1528年-1565年),字惟叙,号继源。山西沁县人,诗人!
兰楚芳,也作蓝楚芳,元朝西域人,诗人!
兰以权
明湖广襄阳人,字世衡,诗人。洪武初以才学选授中书省照磨。受太祖之遣往广西左、右两江地区,安抚少数族民,以功迁礼部员外郎,进应天府尹
云南名人有哪些?
1、皮罗阁
重要事件:皮罗阁于728年即位为南诏第四代王,在位期间并吞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并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建立了太和城。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获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影响:皮罗阁在南诏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统一行动改变了洱海地区的政治局面,为南诏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他与唐朝的外交关系也极为友好,使得南诏在政治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评价和争议:皮罗阁被视为南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统一行动和与唐朝的外交关系被认为是南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他的行为过于依赖唐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南诏的独立性。
2、大理太祖段思平
重要事件:段思平是大理国的缔造者和开国皇帝。他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统一了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并在位期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
影响:段思平在南诏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统一行动改变了南诏历史上长期的分裂和战乱状态,为大理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寺庙建设和佛教信仰也极大地影响了大理国的文化发展。
评价和争议:段思平被视为大理国的缔造者和开国皇帝,他的统一行动和寺庙建设被认为是南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然而,他也被指责为“暴君”,因为他在位期间实行严厉的统治,使得大理国的政治氛围相对封闭,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过于压抑。
3、郑和
重要事件:郑和是明朝太监,航海家和外交家。1405到1433年,他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兰茂历史文化资源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兰茂历史文化资源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