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的历史有哪些?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

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

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

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

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

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

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

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

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19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19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

天文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样长。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时,天文学就出现了,其历史可能长达万年,至少也有7000-8000年。

当然,在天文学最初出现时,并不是为了研究天体的起源与演化,或宇宙的奥秘什么的,只是用各种天象及其规律来确定农时,并预测吉凶祸福什么的。

关于古代天文学发展的一些典故?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著有《天文》8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著名的《甘石星经》,为后人托名甘德、石申。

《石氏星经》该书早已失传,但在《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引有该书有关五星运动、交食、恒星等方面的一些零星片断。唐代瞿昙悉达编撰的《大唐开元占经》中有不少辑自《石氏星经》的星占条文,这些条文通常冠以“石氏曰”加以注明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记载121颗恒星坐标位置的内容。根据这些坐标考虑岁差的影响加以推算,证明大部分坐标值确系战国时期所测,只有小部分可能是汉代测量的。这说明这121颗恒星中极大部分的坐标确实是石申给出的。 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星表是公元前2世纪的依巴谷星表,而辑自《石氏星经》中这121颗恒星位置的星表比它还要早100多年,它是世界上最古的星表。

《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还说各家的天文学都有占星术的内容,在他们的著作中能够看到当时战乱相寻的形势,记录着为政治事件占验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即“田氏纂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谨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视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纵)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史记正义》引南朝时代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可惜书已失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文星相与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文星相与世界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天文学的历史有哪些 天文星相与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