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历史大事?

公历平年

公元1913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癸丑年(牛年),无闰月,共354天。发生的大事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基本信息

中文名1913年外文名Nineteen Thirteen公历1913年

奇特历法

2月6日春节,出现立春、除夕、春节相连的现象。

8月8日七夕,恰逢立秋,下一次在1932年。

大事记

1月

1月1日 新加坡华侨陈嘉庚在家乡办集美学校。

1月4日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Alfred von Schlieffen)(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逝世。

1月6日 巴尔干同盟会议因意见不合而破裂。

1月10日++宣布独立,但未获中国政府承认。

1月18日清末大数学家,民国江苏省议员杨冰因病逝世。

1月19日 孙中山在上海+++茶话会上宣传政党政治。

19日 教育部公布全国划分为8个视学区。

2月

2月1日中国参加了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

2月4日 北京参众两院复选,+++获392席,共和、统一、民主三大党仅得223席。

4日 宪法讨论会在北京成立。

2月24日 民国世界语传习所公布将在全国普及世界语。

2月太虚法师提出佛教改革三大主张。

3月

3月15日隆裕太后逝世。

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

3月23日 宋案幕后主使者为袁世凯、直接指挥者国务总理赵秉钧。

3月25日 孙中山自日本回上海,决心武装倒袁。

3月27日 天津成立改良戏曲练习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因此可以说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凡尔赛和约》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即当时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施里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施里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1913年历史大事_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