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有山吗?
有。第一山。
江苏苏北的盱眙县,是一座小城,隶属于淮安市,最近这些年因为小龙虾而被许多人所熟知。其实盱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建县,历史上还曾经叫过“都梁”。县城里有一座小山,名字叫“第一山”,名字简单粗暴而又霸气。
第一山本名叫做南山,其得名“第一山”源于北宋时大书法家米芾的一首诗。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米芾赴任涟水知军,由汴京经汴水南下就任,一路平川。入淮时忽见奇秀的南山,写下了一首《第一山怀古》:“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盱眙有山。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包括盱城山地淮河滩地两部分,总面积1400公顷。盱眙建县于秦,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当时县治设在山上,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寓意--远瞩,县名由此而定。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赏析?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两首诗第一首写诗人遥望中原,悲痛欲绝;第二首反思历史,痛斥奸臣误国。组诗一方面抒发了对远在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太祖、仁宗的业绩,表达了盼望统一的强烈愿望。两首诗语言平易、朴实,却潜藏着感人力量。
盱眙地名的来历?
据《盱眙县志》载,盱眙县名来历共有三种说法:
一是因山命名法,即盱眙县是以境内的盱眙山命名的。
《清史稿·地理志》也持这种说法,说“盱眙东,盱眙山,县以此名。”
二是字义命名法,即盱为张目,眙为举目,城建山上,可以望远。
《读史方舆纪要》和《古今地名大辞典》则持这种说法。
三是单字还音说。即盱眙是古吴国的“善道”,吴音和中土音不同,它是由吴音的“善道”音转为“盱眙”的。以上之说,经考证,字义命名说是难以成立的。至于单字还音说,只见俞正燮一人见解。盱眙历代县志和其他舆地著作均无此记载。以语音变化确定一个县名,并不多见。至
盱眙地名历史由来
盱眙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春秋》中。司马迁在《史记·孔⼦世家》中说,《春秋》是孔⼦修撰。不过那时盱眙不叫盱眙,⽽是叫善道或善稻,最迟秦时叫盱台,《史记集解》⽈:“⾳煦怡”。汉初仍称盱台,汉武帝元狩六年后叫盱眙,⾳同盱台;东汉⼜改称盱台,晋⼜恢复为盱眙;隋以来别称都梁。从善道的出现到盱眙的最终确定,经历约⼋百五⼗年时间和四次反复;可谓是⼀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盱眙县游玩景点?
盱眙县旅游景点有:明祖陵、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第一山、洪泽湖、都梁公园。
一、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淮河入洪泽湖的河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陵园中的明代巨型石像是亮点,园内四处是纵横交错的水道,天空时能见到飞鸟,比起南京的明孝陵,似乎多了几分灵气。
二、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与安徽省的交界处,景区虽属于淮安市,但离南京市的距离更近些,山北有天泉湖,山上植被非常丰富,是周末爬山的好去处。占地为70.58平方公里,其中23.73平方公里的次生林海和群山环抱着的9平方公里的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三、第一山
第一山原名南山,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第一山左拥翠屏峰,右揽风坡岭,背依清风山,面临长淮河,风光独妙。山上古木葱茏,胜迹众多,风景秀丽。登临游赏,思古叹今,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四、洪泽湖
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部,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是未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在正常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在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
五、都梁公园
位于江苏淮安。盱眙,别称都梁。盱眙,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城湄淮水,清流绕城而过,秀丽的都梁公园就坐落在城中。都梁公园由杨大山、斗笠山、募旗山、木山相连而成,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环山道路4.2公里,海拔111.9米,是历届中国龙虾节的主会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盱眙第一山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盱眙第一山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