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的典故?

警钟长鸣,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常备不懈、引以为戒、法不容情等等。它的原意是指报告发生意外或遇到危险的钟,现在引申为时刻保持着某种高度的警惕性。唐朝时,皇帝就用警钟办理了一起贪腐案。

公元851年,外国商人苏莱曼乘船来到中国。他在汉府(广州)目睹到国际贸易港口的繁华。同时,看到了中国物产丰富,人们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同年,他写作了《苏莱曼东游记》一书,书中记录了瑰丽的古代东方。1927年,蔡元培支持下,学者刘半农和女儿刘小慧接力翻译了这本书。

我们眼前的这部中文版《苏莱曼东游记》,只有五万字,而苏莱曼的笔下却表现出了对东方文明古国的热情向往。他写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譬如——在广州城外的附近,有一座大山,大山里有一个村庄,名字叫大有村。大有村里的男人,有个重要特征是身材矮小,因此大有村在广州名气很大。如果人们在广州遇见了身材矮小的人,都会说这个人一定是从大有村来的。

苏莱曼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多少带有戏谑、讥讽和嘲笑的成分。他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认为这个大有村并不能说明整个中国人的情况。他特别告诉大家:“中国人都生长得很好:高高的身材,白白的皮肤,带着一些红色。他们有世界上最黑的头发。女人的头发,是任其往下批垂的。”

民间的智慧和经验让人惊叹

至今读来,书中的东方智慧让人感触深刻。

唐代宫廷崇尚美术,地方官吏常常鼓励创作。有一天,汉府的官员在衙门前挂出一位画师的作品,请大家点评,如果作品没有瑕疵,画师会得到丰厚奖赏。这幅作品画在一张绢上,画了一枝麦穗,麦穗上歇着一只麻雀。

北方下大雪了,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雪天典故?

我是余好古,我的回答如下:

著名的雪天典故很多,特别是雪天的战役比较有名,像三国时的丁奉雪中奋短兵,唐时的李愬雪夜取蔡州,不过气氛就比较肃杀了。这里举几个文化味道比较浓厚点的雪天典故。

1.袁安卧雪。东汉时汝南袁安未做官时,曾客居洛阳,生活清贫却很有贤名。某年冬天下大雪,洛阳令出外巡访,见到各家各户都扫开雪路出门,而袁安住处门前积雪并没有路。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饿而死,令人扫开雪路进去,却见袁安僵卧在家。问他为何不出门求助,袁安回答是这样大雪的天气大家都很困难,不应该去给他人增添麻烦。洛阳令于是很赞赏袁安的贤德,推举袁安为孝廉。袁安也由此开启了仕途生涯,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成为东汉名臣。而汝南袁氏也从袁安开始,世代为官,成为世家大族,并用有四世三公的显赫地位。

警钟长鸣的典故,意味深长的历史搞笑故事 - 华夏历史

2.雪夜访戴。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住在山阴时,某天夜里下起大雪,王子猷醒来后莫名兴奋,打开屋门,命人倒酒,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心血来潮要去看望戴安道,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连夜驾船前往。到了戴安道家,却又门也不敲就返回。别人问起,王子猷便说是乘兴而往,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戴。这种做派很符合魏晋名士任性而为的调调,当时因此收获不少好评。只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风雅倒是风雅,却也有几分做作。作为王子猷的仆人和手下,摊上这么一个任性而又不走寻常路的主子,日子估计很难过。

警钟长鸣的典故,意味深长的历史搞笑故事 - 华夏历史

3.孙康映雪。晋人孙康年少时好读书,家贫点不起灯,于是雪天在外利用雪地反射的光读书。这一典故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但历代相传,和头悬梁、锥刺骨,还有车胤囊萤等典故一起,成为激励小孩发奋读书的四大典故。只是在雪地读书,冷就算了,靠着反射的那点微光,读起来却也费劲,近视眼怕是免不了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意味深长的历史搞笑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意味深长的历史搞笑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警钟长鸣的典故 意味深长的历史搞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