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怎样的?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了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二、吃粽子

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三、挂香包

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四、系五彩绳

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端午节投粽的来历?

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的爱国主义诗⼈,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杀。屈原投江后,楚国⼈民为了不让江⾥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体,就往江⾥投好吃的⾷物。这样年复⼀年,⼈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物投到江⾥祭祀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粽介绍了粽子的什么?

端午粽介绍了粽子的传统特点:形状通常为三角形或圆柱形,端部用结实的细绳进行绑扎,在煮制过程中,粽子香味四溢,糯米粘稠,肉质鲜嫩,清爽可口。在中国的各地,每个地方制作的粽子口味和做法都有所不同,有咸粽和甜粽之分。端午粽也象征着人们追求安定和福寿的愿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粽来历个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粽来历个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端午节投粽的来历,端午粽来历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