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办丧事习俗?
一、丧事礼金随礼原则原则一、根据民间说法单数比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并无此忌讳,所以也不完全局限于此。原则二、尾数加1(如101、301)寓意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原则三、钱不再多,根据双方的关系和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定。一般几百元就足矣。二、丧事礼金如何封包一般是用素色纸、白纸来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再者是,白包封面可写上“奠仪”二字。当然,这习俗已流传多年,想要改变这种风俗是难如登天的,但是国人好面子的奢侈之风还是应当抑制的,丧事礼金的多少应依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装梁,装饰办白事环境,入棺,发放白色长布巾,晚上会到生前吃的那口水井转一转看倒影(传说可以看到死者的影子,为见最后一次亲人的面...)盖棺,所有的亲人都会到齐,请专门办白事的人来说唱,含有各种乐器,营造悲伤的气氛。 当天晚上会选个好的时辰把棺抬到村下,以便次日丧葬 3.送葬,亲人最悲痛的一天,由棺头组织本村年经力壮的人把棺抬至山上,一路上亲人生死离别 哭声惊天动地,一路上作儿子的要跪拜。。。
耒阳订婚有什么习俗?
耒阳传统的婚嫁习俗礼仪繁芜 地域色彩浓厚。封建社会,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姑表婚”、“舅表婚”常见,同村同姓男女一般不通婚。
婚嫁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由媒人牵线说合,男女互不见面,只由女方写出年庚交给男方,如男方认为“八字”无“克”,便请原媒传红帖下聘,并给女方银圆或衣料,谓之“订婚”。俗称“传庚”。自此后,逢年过节,男方须向女方送衣服、果包等礼物,俗称“送节”。男方选择良辰吉日,再请媒人将“吉期红帖”连同红包、糖果等礼物送到女方家,俗称“报日”。迎亲时,男方“起亲”,给女方送猪肉、大米、鱼等18样礼品,封红包,多者128个,少者42个。男方雇喜轿一辆,轿门贴红联,男方书上联,女方配下联,轿顶贴“吉星高照”四个字。轿内放公母鸡各一,公鸡归轿夫,母鸡归女家,俗称“离娘鸡”。迎亲是,还要组织仪仗队、锣鼓队。仪仗队24人,手擎高脚,灯笼、旗纹、帐伞等导前,锣鼓队殿后。女方“发亲”时,新婚母女大哭,旁观妇女陪泣。新娘上轿前着青衣裤,青纱罩面,小弟陪轿,轿到男方门首,新娘去青衣裤,青面纱,着大红吉服。新娘到男家门时,要鸣鞭炮,堂官杀拦门鸡,撒盐米谷避煞。门首挂米筛,镜、尺、剪驱邪。新娘下轿时,接亲娘持剪刀向新娘周围转三匝,背新娘出轿,举伞遮盖,不见天,至正堂,新郎斜披红绸,宗伯先生司仪,先拜天地,后拜祖宗,三拜父母长辈, 最后夫妻对拜,俗称“拜堂”。再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宗伯先生用红枣撒入红罗帐内,歌唱东、南、西、北、中赞词。女家送亲者,称为“上宾”,男家设盛宴款待,菜料忌姜、葱。席间专人司巾,司茶,司烟酒。上宾回程前,有的地方复开席,酒肴更丰,俗称“吃倒席”。有的兴吃“拦门酒”,各地不一。席后,新郎拜送岳丈及长辈,岳丈要回赠红包,俗称“拜草”。再吹吹打打送上宾回程,上宾回馈赏银。随后男方派专人送一席规格较高的菜肴到女方娘家(介菜),晚上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入洞房,叫闹洞房,吃新娘茶,尽情逗戏,谓之“三日不分大小”,忌妊妇、来月经妇女入洞房。最后燃鞭炮送睡。第二天早,新娘向婆婆交“落红”手巾证明是处女。7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年习俗耒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年习俗耒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