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魏姓最早出于炎帝魁隗氏后人魁隗氏及与隗姓(大隗氏)后裔鬼方结合形成的魏部族,魏部族在巍(陕西兴平市马嵬坡)建立隗姓魏国。后为周文王所灭转封为姬姓魏国,周武王又移封姬姓魏国于魏城(山西芮城县古魏镇)。晋灭姬姓魏国,赐封给周武王之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为邑。毕万后人魏斯(魏文侯)与赵、韩三家分晋,建立了魏姓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灭魏国,魏人以国为氏,称魏氏。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四位的大姓,近570万人。
一、魏姓的起源
1、源于隗姓魏国
《潜夫论·五德志》曰:“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其德火纪,故为为师而火名。
炎帝魁隗氏,名柱,生于华阳,长于姜水,初都于陈仓。其后人魁隗氏的一支族,未与炎帝魁隗氏东迁,留居于巍(陕西兴平市马嵬坡)。商代时期,又接融了西逃的一支同族隗姓鬼方人,建立了隗姓魏国。后为周文王所灭,隗姓魏国人以国为氏,称魏氏。
2、源于周文王初封的姬姓魏国
周文王灭隗姓魏国后,封姬姓周人在隗姓魏国之地巍(嵬),今陕西兴平市马嵬坡,建立了姬姓魏国。
《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命詹桓伯使于晋,向晋平公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
周武王时,又移封姬姓魏国(陕西兴平市马嵬坡)于河曲魏城(陕西芮城县古魏镇),仍为姬姓魏国。春秋初期,晋国晋献公灭姬姓魏国,其魏人以国为氏,称魏氏。
3、源于毕万后人的魏姓魏国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姬姓魏国(陕西芮城县古魏镇)后,将其地赐封给周武王之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为邑。毕万后人建立了魏姓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灭魏国,魏人以国为氏,称魏氏。
魏是起源?
魏姓是由最古老的华夏族姓氏隗姓演化而来的,始祖是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炎帝-魁隗氏,夏商时期发展出了隗姓部落,正好位于魏地,商末期被灭国后,遗民才以国为姓。之后又延伸出了姬姓魏氏,因为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占领了这里。
魏姓起源和来历
1. 源自魁隗氏
魏姓可以说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了,因为在夏朝时期,西北就出现了隗姓部落,主要居住于魏地,他们的始祖就是魁隗氏,与神农氏有着差不多的地位。而隗姓部落之后发展壮大成为了魏国,直到商朝末期被灭之后,遗民才为了纪念故国,所以将自己的隗姓改为了国名,也就是魏姓。
魏姓是怎样由来的?
姓氏起源——魏姓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
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
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
史称魏姓正宗。
外姓改姓魏。
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聚集地(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
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
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
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
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
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
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的由来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的由来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