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比口才更重要的典型事例?
1)如果靠口才就可以形成文化,那么为什么造纸术会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如果靠口才就可以承载文明,那么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会成为文明的标志。
2)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不可能永远向别人讲授自己的思想,而且人们无法走遍地球每个角落,也不可能学会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口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文才和口才是本末的关系,没有文才,口才就没有了根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不认字不代表没有文才呀,
5)有口才没文才——说不出 有文才没口才——讲不出。
6)开国初期,全国扫盲,而不是扫口痴,可见文才的重要性,有文才的,口语表达更有逻辑,更精彩,所以文才更加重要
7)对方辩友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可见近期翻阅过不少资料,已经准备好材料了,可是这么多名言典故,引得是何经,据的是何典呢,那些都来自文才呀,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8)文才可铸就千古绝唱经久不衰,口才只如流行歌曲,昙花一现。
9)杜甫的“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可见文才在历史的传承与延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0)如果说口才是流星,那么文才就是恒星,口才的耀眼一瞬固然夺人眼球,但他始终不是光源,寄生于恒星,流星终将毁灭,唯有长久不变的光亮才能指引人类的前进方向。
李敖口才为什么这么好?
李敖口才出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他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了解,这使得他能够在演讲中引用大量的事实和例子,增强说服力。
其次,他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迅速捕捉到问题的本质,并给出独到的见解。
此外,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出色,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幽默感,使得他的演讲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最重要的是,他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敢于直言不讳,不畏权威,这种胆识和魄力也是他口才出众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李敖口才出众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以三寸不乱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原句: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意思:这是夸张地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可以比宝物九鼎还要有分量。仅三寸长的舌头,可以胜过百万雄兵。
出处:出自于《毛遂自荐》的一部分 。
原文: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翻译: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以三寸不烂之舌强过百万雄师,是说在对抗敌人的过程中,不是仅仅靠军事力量的厮杀对抗,还要有文斗,要有谈判桌上的斗争。
古时候有蔺相如智慧退敌,抗美援朝有板门店谈判,都是用口对口的争论,用文斗战胜了武斗,比战场上的百万将士都厉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口才绝伦的例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口才绝伦的例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